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解读傅新民雕塑——“在滴血中感悟与穿行”
解读傅新民雕塑——“在滴血中感悟与穿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9-19
看过傅新民作品的人,时常都会用二个字概括:震撼。但是这二个字仅仅是上百件作品给你的初步感受,这不能概括作品的全部内涵,而作者的本意也不仅在此。雕塑体积的庞大,材料选用的特殊,雕塑语言的独特,这些都不是作者刻意营造的——据我所知,更多的材料是“信手拈来”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元素组成雕塑作品之后,这件作品的灵魂是什么?

这些作品都有灵魂,这些灵魂是作者赋予的。换句话说,这些作品的灵魂来自作者灵魂的深处。

而作者灵魂深处又是些什么呢?

不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面对的只是一些雕塑材料而已,而这些与众不同的雕塑家使用的材料——腐朽的树根、生锈的铁板、废弃的枕木,这些在常人看来更多的是一堆废料而已。

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用自己的艺术良知,把自己的经验、体验、感悟,用恰当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对真理的追求,体现对艺术使命的追求。

而傅新民的作品,恰恰承担了他太多的追求,承担了太多的使命。

他的追求来源于他强烈的使命感。与目前流行的艺术“纯玩型”一族显然不同,“纯玩”一族或注重过程,或注重自己的感受,或偏向哗众取宠,或指望一夜成名,而这些,恰恰都和傅新民无关。我们如果仔细审视他的作品,不难感觉许多作品给我们“震撼”的同时,感觉到作品透露出来的丰富的意境和语义。有一组作品标题为“凝固的风景”,但我更觉得该作品象一位诗人所描绘的“象沉重的叹息,又象燃烧的火炬”。我们完全可以体悟到在叹息之后是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而激情正是来自作者一直挥之不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种在他心头几十年来一直需要表达、喧泻,甚至呐喊的元素,终于在数十年艺术摸索过程中找到了最好的媒介,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与表达手段。

我们已经说过,傅新民的雕塑创作有别于“纯玩族”,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无聊打发时间,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天赋。责任与天赋缺一不可,责任感让他思考人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让他深刻洞察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要素,换句话说,责任感是让他遨游在历史与现实之中,然后深入到人类的心灵当中,成为他们的代言人。“我们这一代人该留下什么?”这句话傅新民常常重复地说。和能够推心置腹探讨艺术的朋友这样说,在思考问题时常常自问,在创作过程中也经常冒出这句话来,以至于这句话几乎近于口头禅。但这句话还不是责任感的全部,仅仅是一部分,但这已经足够推动傅新民把大部分休息日、节假日以及下班后的时间放到创作之中,这也就成了他经常彻夜不眠、挑灯夜战的推动力。

有了责任,必须有天赋。责任是“要说什么”,也就是傅新民说的“我们这一代人该留下什么?”天赋是“怎么说”,也就是该留下的东西怎样创作出来。前面说过,艺术家要能够深刻洞察人类灵魂深处的情感,然后通过适当的艺术手段,不断提炼、概括,去繁就简,将他锤炼出的艺术理念、哲学思辨、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事等等,都溶化在作品的血肉之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天赋。从傅新民的作品而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采用如此独特材料,独特表现手段,而又用来表现其独特主题的,无出其右。

要解读傅新民及其作品,我们不得不采取剥茧抽丝的方法,进入作者及其作品的深处,或许可以一窥全貌。

从滴血到感悟</STRONG>

用切割机切割雕塑材料时,碰到硬物突然弹起,落在左手食指上,食指差点被切断,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似落地有磬,滴在作品上,似乎赋予了作品的血肉与灵魂。

从伤指的恢复和作品的诞生,这里面包含了大多的偶然和必然。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件作品,一块经受风吹雨蚀,虫噬蚁造的树桩,在岁月涤荡下清晰坚硬的纹理曲线足可看出历经数百年。这块树桩显然是在它生命终结后留下的一段躯干,我们看到只是树桩的一小部分,另外大部分被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生锈的铁板包裹,其形状是个水滴形,在我们了解了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了解了这件作品的来之不易这后,我们更容易地把他看成是“血滴”形状,以至于这件作品被命名为“滴血”,我们也不感到意外。

手指的伤痕慢慢愈合,伤痛慢慢隐去,最后形成了记忆的一部分。但是作者滴血依然不停,手不滴血,但心仍在滴血。

“我为什么哭泣,因为我太爱这片土地”这是一位诗人如是说。看过傅新民作品的人,时常都会用二个字概括:震撼。但是这二个字仅仅是上百件作品给你的初步感受,这不能概括作品的全部内涵,而作者的本意也不仅在此。雕塑体积的庞大,材料选用的特殊,雕塑语言的独特,这些都不是作者刻意营造的——据我所知,更多的材料是“信手拈来”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元素组成雕塑作品之后,这件作品的灵魂是什么?

这些作品都有灵魂,这些灵魂是作者赋予的。换句话说,这些作品的灵魂来自作者灵魂的深处。

而作者灵魂深处又是些什么呢?

不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面对的只是一些雕塑材料而已,而这些与众不同的雕塑家使用的材料——腐朽的树根、生锈的铁板、废弃的枕木,这些在常人看来更多的是一堆废料而已。

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用自己的艺术良知,把自己的经验、体验、感悟,用恰当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对真理的追求,体现对艺术使命的追求。

而傅新民的作品,恰恰承担了他太多的追求,承担了太多的使命。

他的追求来源于他强烈的使命感。与目前流行的艺术“纯玩型”一族显然不同,“纯玩”一族或注重过程,或注重自己的感受,或偏向哗众取宠,或指望一夜成名,而这些,恰恰都和傅新民无关。我们如果仔细审视他的作品,不难感觉许多作品给我们“震撼”的同时,感觉到作品透露出来的丰富的意境和语义。有一组作品标题为“凝固的风景”,但我更觉得该作品象一位诗人所描绘的“象沉重的叹息,又象燃烧的火炬”。我们完全可以体悟到在叹息之后是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而激情正是来自作者一直挥之不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种在他心头几十年来一直需要表达、喧泻,甚至呐喊的元素,终于在数十年艺术摸索过程中找到了最好的媒介,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与表达手段。

关键字:傅新民,雕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