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以优秀创作引领中国美术的当代转型
以优秀创作引领中国美术的当代转型
作者:    来源:文化传播网    日期:2009-11-20

10月12日是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的学术日,当天,围绕“中国特色、一人一品”的学术命题和正在举行的画院院展,创作研究部举行了学术例会,全院画家就一年来的创作成果、中国美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体现出积极、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原院长龙瑞、副院长解永全、卢禹舜、田黎明等出席,创研部主任赵卫主持。

本版刊登发言摘要,以期引起探讨,集思广益。

海纳百川 借古开今

杨晓阳:龙瑞院长当年提出的“正本清源、贴近文脉”非常正确,是那个阶段应该坚持的一个口号,现在如何发展它?我觉得应该“海纳百川、借古开今”。在这个大的主张下,我提出“一人一品”,只是想把这一理念运用在中国美术的创作中。

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中西方艺术非常不同,西方艺术发展的支撑是科学,科学在一个阶段有力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尤其推动了绘画发展,但西方艺术也同时受制于科学,因为科学的突破是有限的,而中国的艺术则以社会学、人学为基础,它从来不受科学发展的制约。但由于中国长时间学习苏联,美术教育是苏联体系,只是改革开放后加了一点欧美和传统的东西。

“写意”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抽象、具像与写意构成了一个金字塔,金字塔底端的两边是抽象和写实,顶端是写意。抽象和写实越是背道而驰,底边就越长,金字塔就越大,写意画的空间就越大,国家画院的余地就越大,中国美术的余地就越大。中国画发展的特色优势,今后可能不在写实和抽象这两个极端上,而在于“写意”。因为写意的空间越来越大,它可以靠近写实,也可以靠近抽象,“一人一品”的纵向坐标越高,品位、人品、品质就会越高。我刚来画院时,提出“中国风格”和“中国标准”,创研部主要是建立中国风格,理论部主要是建立中国标准。

什么叫中国风格?其实中国风格就是写意风格,写意风格是海纳百川的,它上不封顶。中国艺术,从哪个面看写意都是最高的。

中国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以美为真”。只有中国叫美术,西方叫艺术。“艺”是什么?是技;术是什么?花招。花招是手段、过程、材料,说到底是没有目的的,而美术则有目的——以美为标准,以美为真。我认为“以美为真”不排斥任何西方东西,它可以用一个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内心不直接表白的思想,这也叫写意。写意是一种精神、一种观念,不局限在局部,它有自己的体系,不完全是手段。

如果我们能够以美为真,那么我们就应该追求“一人一品”。“一人一品”不只是道德范畴,在艺术范畴、哲学范畴上可以称为“形、神、道、教、无”。第一层次是“形”,形画不准,就不能形具神生,形神兼备。第二个境界是以神写形,这个境界是从神切入,以貌取神,“形”和“神”的切入点不同,但它们还只是表象,表象的背后是“道”,“道”有两种解释,一个是道理,即本质规律,还有一个是过程。中国的“道”相当于西方的哲学,那就是追求世界的本质,在追求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不同,形成不同的学说,叫做“教”,即理论和学说,并施教于别人,每个人的说法不同,百花齐放才可能。“教”之上有更高的境界,在中国叫做“无”,有无极生,无中生有,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大象无形等等都代表一种超越,推倒重来要有决心和气魄才能做到,一般人是不可能的,国家画院就是要敢为天下先。国家画院的每一个画家都要有野心,要想画得与别人不一样,还要想画的比别人好。如果用这样一个纵、横坐标来衡量的话,画家要考虑自己的画,院领导要考虑国家画院的画,把围墙推倒,还要跟全国艺术家来考虑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个人认为,中国艺术过去是高山,现在不是,现在基本上还是西方的东西、古人的东西占优势,我们没有走到底,我们应该把它踩在脚下,重新来。

龙瑞:学术是立院之本,无论集体或个人都应该认真思索艺术的价值取向,必须在艺术的学术性上进行深化研究。我们在中国画领域里,怎么能够既有一种时代特征,又能够把它逐渐现代化,这是每个画家必须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国家对艺术发展的空前关注和重视,已越来越凸显出国家画院的重要作用,国家画院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学术追求和学术视角。以“品”论画是中国画基本的审美方式,“一人一品”是一人一个艺术个性,但是在单人的个性上,还必须要达到集体的共性,即大家对中国画的共识——审美共识。同时,如何理清中国画的民族共识和集体共识也非常重要,国家画院既要建构中国画的大气象、大境界,又要在这个大气象中,形成不同的语汇、不同的风格,建构起百花齐放的“品”。

解永全:中国画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精神,中国人的精神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它避讳了一些锋芒,这也是“品”。我们要深层次研究中国画的品,就要把我们根源的东西剖析透。中国画研究院诞生于1981年,作为国画界来讲,当时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所以李可染先生提出“为祖国河山立传”,重整山河。龙瑞院长在任时提出了“正本清源、贴近文脉”,晓阳院长又提出“一人一品”,这都在业务建设、艺术建设上更进了一步。文化艺术需要传承,这就是传承。

卢禹舜:国家画院一直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对学术研究和建设非常重视,今后仍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国家画院要以创作研究为中心,创作研究是国家画院的中心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国风格、国家标准和个人风格,同时对中国美术的现状要有一个整体把握;三是认真思考如何实现“一人一品”的工作目标。

文化部领导批示“国家画院要做大做强、做实做好,要围绕美术创作这个中心去做,引领我国美术的当代转型,为我国美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做贡献”。这就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创作研究这个中心任务,以国家画院的成果来引领中国美术的转型,担负起引领国家美术事业继承、创新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因为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中国国家画院代表中国,是中国风格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田黎明:晓阳院长提出的“一人一品”是讲道的方位,是走向艺术境界的方向,它由个人文化学养和生活品质所决定。做人和在学术课题上,首先是立格、立品。

“一人一品”既包含了传统文化精神的人文取向,也包含了对中国美术现状的认知和体验。其实中国美术的现状是与个人的学术修养和人文学养融为一体的。因为每个画家都有不同的生存状态,他的创作方向、创作面貌和研究方法都与时代、立格、立品息息相关。

作为国家画院画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品格与人格修养。“一人一品”对我们中青年画家立了一个标准,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在做人、作画、做学问上下大功夫。“一人一品”是重要的一门人生大课题,是一生努力的方向。

赵卫: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相对个性化或独立化的品格。中国画就很典型,它的审美标准、精神气象、大主题从古至今都有独特的内涵,比如和谐文化。中国画从先秦开始谈和谐,至今仍在谈,而且中国画之所以形成这种面貌,它有一种渐变的、没有断裂的传统,我们之所以始终有自己的文化轴线,没有出现那种断裂式、跨越式的演进方式,是因为和谐一直是主题。从先秦诸子百家对和谐的阐释,到如今提出的和谐文化,我们在精神倾向和审美选择上都有自己的标准,有中国文人的标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准。

既然叫“一人一品”,不叫一人一个模样、一人一个样式,说明它有一个共性意义,就是大的精神主题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文脉关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一定要找到作为当代人的一种价值判断。“一人一品”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它的提出有助于形成全院重视创研的局面,全院画家以创作研究为中心,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彰显中国气派追求“一人一品”

张江舟:“一人一品”不能仅仅理解成一种风格、样式或者一种模式。杨晓阳院长提出“一人一品”,为什么没有说一人一个风格,或者一人一个样式?这说明“品”本身就是有质量的,品不仅仅是模式、样式,品还有一个品质、品位、品格。中国传统的批评模式中,常用品,不叫批评,叫品评方式,所以这个品的内容很宽泛。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传统,而且要在传统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形成自己相对个性化的艺术面貌,端正自己作为当代画家在整个文化进程中的文化态度,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

龙瑞院长提出“正本清源”,我的理解是基于当时中国美术的一个基本创作现状,“贴近文脉,正本清源”是一种文化策略,要求大家回过头来认真研究传统、关注传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杨晓阳院长提出中国风格、中国标准、“一人一品”,中国风格是谈国家画院整个的创作精神、精神主题。在理论研究上,我们要建设中国标准,这是基于当前的基本现状提出来的两句重要的学术主张,也是基于一个大文化的思考,是一种文化战略。这给我们当代画家,尤其是国家画院的画家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也给我们今后的创作,提出了一个目标和思考方向。

李延声:历史画创作要坚持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没有过时。现实主义不是照抄照片或仅仅描摹自然,它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想内涵。画历史画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充分提炼,要关注现实、表现现实,但又不拘泥于现实,要做到深化主题。现实主义是一个重要课题,理论界应该再将它提出来进行认真研究。

对于艺术语言和笔墨语言的处理,人物画有很多需向山水画和花鸟画借鉴的地方,因为人物画的局限性很多,特别是元明清以后人物画的衰败,人物画在艺术技巧和艺术内涵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蒋兆和、徐悲鸿的时代,他们对于人物画的推进,概括来讲叫“素描加水墨”;而现代人物画要回归人物画艺术语言的本体,就是笔墨、笔线,所以我主张人物画要画毛笔速写。

关键字:中国画,创作,中国美术,学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