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以优秀创作引领中国美术的当代转型
以优秀创作引领中国美术的当代转型
作者:    来源:文化传播网    日期:2009-11-20
王迎春:画院的第一责任就是学术研究,但我们的学术是落实在创作上的,和文研院不同。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国家画院开了几次人物画研讨会,其中有一些理论家提出,要正视和承认中国人物写意画的局限性和不足,我认为现在这个观点仍属于可以讨论的命题。

我这次所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太行烽火》,也是一个在学术上的思考。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是主题先行,这种创作方式就如同电视剧、话剧,都是要先有脚本、主题,然后才去用艺术手法来表现它,所以这和我们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不同。主题先行的特点是你必须围绕主题、突出主题,不能局限于自我的现有程式和习惯。在《太行烽火》的创作中,我吸取了壁画的表现手法,把不同的时间、地点放在同一幅画中进行处理,利用散点、透视重新进行形象组合,多种技法并用,有拼贴,有泼墨,也有勾勒,多种技法都有体现。

谢志高:“一人一品”等于为每个画家树立了一个标杆,就是你站在这个位置上,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空间。而在这个百花园似的空间里,个人这朵小花要开成什么样,“一人一品”又提出了严格的标准。我的理解是,尽管是每个人的花朵不一样,但都是开在中国的土地上,而不是西方的土地。“品”不能离开中华民族这个范畴,这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其次,中国国家画院的立院之本是学术,说明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进行研究学术。再者,美术创作跟运动员比赛一样,比赛时不能多想结果,因为一想就有杂念,只能尽力而为。

我认为,真正总结还要依靠集体,哪些是对的、该坚持,哪些是错的、需克服的,哪些问题还存在、还需解决等,都要依靠国家画院集体的学术力量来总结。

于文江: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血脉,虽然每个画家都有独特的艺术追求,但其风格的形成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审美、创作实践等密切相关。画家的风格无高低,但品格却有上下之分,如何走好这条路,也需要借鉴和吸收一些外来的、有营养的东西,包括西画的一些造型手段等,以促进中国画的健康发展。“一人一品”虽不是要刻意追求某一画品,但画家要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做好自己的艺术创作,从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切入,努力思考怎样去丰富、拓展中国画的表现语言,这是当代画家的责任。

艺术决不是技术,但艺术创作又绝对离不开技术,如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的创作,它对画家绘画语言的驾驭能力是一个考验。这种作品所需要的艺术造型、笔墨语言和画面深度等,绝不是玩笔墨趣味所能驾驭的,它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沉淀,需要将品质、品格、品位真正做到位。

梁占岩:我认为立品、立格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种标志。立品、立象、立格需要一种内在底蕴,是画家修身的过程。画家的艺术品格取决于个人的精神状态,实际上更是画家自身的修炼及完善。

人物画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对人有一种尊重、对生活有细微体验,要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在创作的形式语言上,画家要建立起个人的绘画体系,找到一种适当的造型方法和结构,形成一套与造型结构相对应的笔墨语言。

孔紫:画品即人品,人品即画品。中国人物画本身就熔铸了很多中国文化的积淀。新中国成立以来,人物画在发展过程中融进了很多新元素,在传统基础上也有了很多变革,无论在人物造型还是在笔墨运用上,都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中国人物画在人物造型的原有基础上来表现当代服饰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要不断增加一些新内容,这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纪连彬:“一人一品”的指导意义在于我们在国家画院这样一个高平台上,如何走向更高更完善。这个指导意义不单单是画院画家的,它同时对社会各个体系中研究中国画的人都极具指导意义。确定一个风格、一种品格,其中包括了很多东西,既有对传统的理解、吸收、超越,又有自身对当代人文境界的追求和理解,还包括画家如何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申少君:1957年毛泽东给梅兰芳写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激励了一代人,出了很多大师。现在我们提出“一人一品”,这有很大的思考空间,“一人一品”之下,不仅会出一批好作品,也会出很多对艺术有责任感的好画家。作为一名艺术家来说,应该把视觉、听觉和触觉放到立格、立品中把握,这样他才能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下生存。

从创作上来说,“一人一品”是很具体的,我们品什么,如何品很关键。因为味道里面有正有邪,有阳光有阴暗,有正气有邪恶,有文化的也有非文化的,这就需要在品的时候进行细化,具体说是如何去发现、分析、利用、发展,这对所有画家提出了目标与方位。

王辅民:就人物画来说,徐蒋体系人物画在丰富中国人物画上达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高度。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呢?魏晋南北朝吸收了凹凸法,到隋唐时代形成了中国的一个品行标准,完全中国化了。那么以徐蒋体系或者吸收西方人物画造型体系来丰富中国人物画创作是一种发展,最后出现中国当代的可能是一座高山。

范扬:“一人一品”有品位、品德、品行,甚至于品牌的意思,它的内涵有很大容量,可以升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很大空间。

“一人一品”包含了中国画的整体走向,即民族气派、中国画气象。其中,国家画院应该承担起引导主流导向的作用,体现中国画领域的最高水平,然后在坚持中国气派、中国品位的大格局下,每个人寻求各自的创作路向。

胡应康:“一人一品”背后的艺术宗旨是党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学术上讲就是民主,即学术自由、学术民主。作为文人来说,当前最主要修养就是艺术民主,这是第一位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研究方向,每个人出于自己的不同立场,也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林容生:从我们自身的创作来说,不管是选择山水、花鸟或人物,都应该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理解和认同的过程,有一个对自身创作能力认识的过程,有一个成长环境对自己影响的过程。我发现北方的画家讲到山水的时候,比较喜欢用气象这个词,而我们南方的画家以前喜欢用气息这个词,因为气息关注的东西是比较小的,是比较倾向于由外向内的,而气象的东西是关注那种比较大的东西。

王永亮:“一人一品”不仅包括品格、品质、品相、品貌,其内涵还非常丰富。最近几年我一直到大别山写生,感触很多,今天大别山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作为一个画家去表现它的时候,就要画出大别山的新生活、新精神、新面貌,这在笔墨语言上要探索、总结。“笔墨当随时代”在今天笔墨要为时代服务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准确而完整地表现心中的山,心中的这座精神家园时,“一人一品”不仅仅是一种样式,更是在“物象、心象、墨象”中所达到的精神状态。

体现“一人一品”的绘画样式,要具备一定条件,第一是贴近生活、感悟生活;第二是多读书、读好书,画外功夫多做些;第三是要有恰当的艺术语言和符号,准确地表达心中所要表达的心象。

邢少臣:写意花鸟画是中国画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花鸟画看似简单、平淡,但它其实最真实、最内敛、最包容,它以气取形,得意忘形,信笔挥洒完全抒发个人的情感,将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认识借物抒情,寓意在花草之间,所以说花鸟画也是应该最轻松、最自然的。我不同意花鸟画以笔头论大小,写意画其实就一种精神。写意画家一点一线都应在深思熟虑之中,狂涂乱抹不是写意画。“一人一品”也不单是画品,更多的是人品的修养,画如其人。国家画院的画家更应在人品上多加强个人学习与修养,才能在画上体味“品”字。

陈鹏:品是什么,品是众口,是大家的共同赏识,即有共识,是一种基于文化品质的东西。如果说一人一画,就是所有人都可以画画,既使是目不识丁的人也可,那么提升到品字上,就有了品位的意思。当你画一张画的时候,如果没有思想,没有长期锤炼的功底和对笔墨的深层感悟,就归不到这个“品”字上。画家应将很简单的东西赋予一种深层的文化和个人感情,通过绘画表现人的一种精神。所以,“一人一品”是一种长期的和众多文化相关联的一种个性追求,也是必然之道,非朝夕之功,也非一时一地所能达到。

邓嘉德:“一人一品”这种要求跟我们国家画院和画家自身的发展体现了充分的同一性,这方面的一致性形成了我们国家画院学术资本的一个基础。就创作而言,我自己归纳了四个字:“持正任性。”画家一定要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绘画方面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而且要深入地体验,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语境,按照自己的性质表现出来。

梅墨生:每个人的想法、出处、追求、知识结构,就是“一人一品”的基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符号、中国元素、中国思想、中国品质、中国气象、中国境界,归根到底还是要找到民族艺术的现实状态,就是如何让传统和民族的艺术,在当下与这个时代发生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其实都是中国问题。

“一人一品”,我理解是对中国特色这个宏观概念与我院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一个具体要求,或者说具体设想、具体建构。中国画,传统的中国艺术,是一种修行,是一个艺术家、画家通过几年、几十年,乃至一生的人生证物,是一种文化历练。

徐沛君:“品”是指从字法、技法、技巧到精神面貌的一种总体倾向,它主要靠自然形成,但是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我们今天说的品是品味味道的品,但是另外还有一个词是位置的位,品位这个词在文艺界用的比较多,还有一个在冶金、地质方面也用的比较多,那是指矿石含金属量有效成分的高与低,我想这点在艺术里同样重要。龙瑞院长以前谈贴近文脉,主要是以守的方式来坚持中国文化价值,他是把整个中国画看成是一品。

曾来德:“一人一品”是个性和共性的问题。人肯定是个性的,这是本质上的差异,但共性是什么?共性就是整个中国画、中国文化的规律和原则,如果你的个性最后没有对接上共性,那你的个性就是无效的。只有个性和共性接通了,那个性才能有效。

“一人一品”是个性与共性大前提下的一个综合体,包含着中国国家画院的整体和大原则,比如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画的审美、对人文规律的探索等。作为画家的个体也要在这个大原则中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20世纪中国画在西方寻求出路的时候,我们最大的一个失策是把书法从绘画中清除出去了,这实际上使中国画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本体的意义和味道变了,至少变弱了。所以我们在强调绘画的本体精神,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形态的时候,应该重新重视书法。

李晓军:“一人一品”符合中国绘画发展规律,能够深入画家的人心,有高度。在这个时期提出“一人一品”是对中国绘画品格、品貌和品相的一种呼唤。中国的绘画是物我双修的一种载体,所以我觉得这个品能够更加纯粹地反映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

(本版文字由卜登科、高素娜根据录音整理)

上一页  1 2 
关键字:中国画,创作,中国美术,学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