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真力弥满陆维钊
真力弥满陆维钊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9-17

陆维钊 书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陆维钊先生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地部,出柳翼谋、吴瞿庵、王伯沆诸先生门下。嗣后,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潜心中国文学研究与教育数十年。擅诗词,尤专力清词。编有《全清词目》,并协助叶誉虎先生纂《全清词钞》,为研究清词之重要资料。先生弱龄爱好书画,晚岁卓焉名家,尤以书法卓杰驰誉海内外。

先生初期法乳魏碑,用笔坚实,气机流宕,而无丝毫矜张习气。中年后博综众制,临摹碑帖不下百数十种。自云尤得力于《三阙》、《石门颂》、《天发神谶》、《石门铭》诸碑。各体书遂无不工,而特精隶书。马一浮先生尝言:“隶变久而篆法无存,遂成俗书。”先生行之以篆势,兼收草书笔意,格高势雄,自开生面。至其行草书,则尤致意整幅风神。孟海先生评之曰:“使人感到纯乎学人手笔,饶有书卷清气。无论大小幅纸,不随便分行布白,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有时碧山人来、脱巾独步,得心应手,各有风裁。”盖笃论也。

先生晚岁法书,熔篆隶草于一炉,而成一种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新体,蜚声国内外,称“陆维钊字体”。其外形略呈扁方,且偶有波磔,似隶,而实严格按照篆文笔画重新结体,又以草书之气势运而出之。人或称扁篆。古之所谓“蜾扁”,今人无由见之。先生独新构此体,圆熟而有精悍之气,凝练而具流动之势,自辟蹊径,诚足以名当时而传后世。余于《中国美院书法专业三十年概述》文中曾评陆先生:“真草隶篆,无一不精;擘窠蝇头,均造极则。以一人而兼长兼精如先生者,并世无第二人。”今重编先生书法精品集,对先生因何有如此成就,体会益深。令人动辄曰“站在巨人肩膀上”,却不甘先匍匐于巨人脚下,终亦不得至右军下体,何言肩膀。

先生于书法教育事业,贡献殊宏。1963年,受潘天寿院长委托,主持筹办书法篆刻科,为当时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书法篆刻专业,一切计划均出草创手订。1979年暑期,又接受中央文化部培养书法篆刻研究生任务,在全国范围招收研究生,复由先生主其事。中国现代书法教育先驱,其在先生乎!

先生于画特长山水,用笔劲健,实得力于书法。初法四王,于石谷寝馈尤久,盖以其画一笔不苟,格法精备而无所拘滞也。然虽取道石谷,而复自有变化,其最著者,用墨清丽,且多用水,即使图石壁峻峭者,亦极苍润秀雅,又时见董玄宰、石溪、程穆倩等风韵。至其晚年,则酷爱黄子久。曾临摹《富春山居图》数遍。今先生画山多矾头者,便是子久风味,但于石旁多作披麻或加渲染,则又不囿于大痴也。

先生山水,妙在天机流畅,行条理于粗服乱头之中。常于苍茫中转见娟妍,经意之中而又逸笔草草。石谷谓“繁不可重,密不可窒”,而先生所图,纤细处气益闳放,填塞处境愈辽阔。至若云根石色,生空青缥缈间,即之无物,远望则层次井井不乱。曾见先生《秋山图卷》,画长约四百厘米,写出溪山无尽,其于绵远处,尤得“虚中有实”之妙云。先生晚年曾为余言,将于山水画之章法上力求变化,天不假年,憾何如之!

先生间作花卉,笔势奔驰,其意在赵■叔、吴缶翁间。最长写竹,用草书法,劲悍独至;然亦有极娟秀者。如集中所收《乾坤清气》,信得“清”字。盖石涛云:“清而不浮,画之难能处。”此帧寓刚健于婀娜之中,正于难处取胜,故能不落常套。他如松、柏、梅、牡丹等,皆独造妙处,不同凡响。夫画忌甜俗,而以老辣为难。先生所为,若《岁寒》(墨柏)之用笔拙,用墨焦,极得老辣之味,而又自具面目。又如《国色天香》,拔地参天,不但富丽,而且浑厚。明清以来,画花用重笔重墨者,唯有缶翁得其妙。先生此画,会心缶翁,比之■叔,力健有余焉。

窃尝谓先生书画,所以格高意远者,盖笔格之高下,如其人品也。先生恬淡谦虚,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于艺术创作严肃认真,学问人品,后学共仰,因其迹,觇其品,而如见其为人。古人有云:“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远到,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具此四者,格不求高而自高矣。”此固先生之所蕲向,又先生书画人品之写照也。

先生遗稿所存,尚论者自能会,余之浅薄,何能绌绎其万一,只以受业门下,每对手泽,心向往之,辄抒管见,志永慕云。

关键字:陆维钊,书法,教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