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艺术奔逃 梦想还是无奈?
艺术奔逃 梦想还是无奈?
作者:    来源:上海壹周    日期:2009-09-21

金融危机冲击着一切,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些奢侈的爱好。这些日子,靠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吃饭的人们大多不好过。然而穷则思变是文化人的好传统,大量的案例证明了艺术家们正陆续从繁华的市区向郊外迁徙。这是一种为延续理想的奔逃,还是面对生存的无奈,又或者其间藏着柳暗花明的惊喜,一切都还未知,可痕迹却已经越来越明显

近郊有艺术</B>

9月11日,记者驱车来到沈砖公路6000号的“创异公房”,一场基调叛逆的当代艺术展正要上演。这个坐落在欢乐谷边上的艺术园相当难找,因为整条沈砖公路没有一个门牌,而在谷歌地图上搜索到的地址,又与实际目的地相差了20公里。“创异公房”的周边几乎可以用荒凉来形容,想买一瓶汽水,还需要开车走上5分钟才有店铺。到那里时,出租车计价器显示金额:160元。司机师傅不解地问:“谁会跑这么远过来就为了个展览啊?”其实,这正是记者此行想要寻找的答案。

这场展览的主题有点激进,因此主办方在宣传时显得相当低调。可是,前来参观的人数却大大出人意料。参观者中有艺术家的朋友,有大学老师和学生,有纯粹的艺术爱好者,当然还有媒体。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刚出生的孩子穿梭在艺术走廊里,他们自己也是画家,特地从莘庄赶来看展览。“只要是这几个朋友的场,多少次都会来捧。”爸爸说。上师大的小齐是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这里纯粹是因为崇拜当中的一位大师。

负责此次展览的金小姐向记者介绍说,这次参展阵容几乎聚集了当代艺术家的全部中坚力量。“他们基本上每年都会自发地聚集起来,做一些展示。从材料到人工,都由艺术家自己掏钱,是非商业性质的、小众的聚会。”这是他们第二次把聚集地放在上海。2007年的那场聚会,因为没有去报批,最终在开幕的当天被停展,多少也是由于这群人名气太响,小聚会竟然演变成了大派对的缘故。

“可是来这么远的地方办展览,他们都还是第一次。”金小姐说。之前他们总是会选择相对繁华的市中心来策展,“可是你也知道,金融危机以后,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相当低迷,我们很希望能通过一次大型的、有分量的展示,来为当代艺术提振士气。”尽管他们是拥有十几年策展经验的公司,在市区也很难搞定一间即符合空间要求,又价格合适的场地。“我们的作品都需要相当宽敞的空间,这次展览就包下了整整四幢楼的一层和二层,这样的条件,市区已经很难觅到了,不仅仅是价格问题。”金小姐说。

对于放在郊区举行展览会不会影响人气的问题,金小姐没有回避:“这是肯定的,我们也有这个心理准备。在这么远的地方,光是交通成本就会刷掉一批人。”事实上,当天主办方安排的班车也因为司机不认识路,在高速公路上绕了个大圈子。“可是一方面,确实有场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是商业展会,没有一次要卖掉多少作品的压力,所以我们有信心等待,相信真正喜欢艺术的人是不会被这段距离阻碍的。”距离并不是策展人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环境才是。金小姐透露说,为了贴合他们这次展览的概念,他们还曾经考虑过同在松江的泰晤士小镇,可最终没有谈下来。

实际上,近几年随着都市富裕人群逐渐向近郊转移,高档住宅区和生活社区频频出现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像“创异公房”这样新近矗立起来的近郊艺术中心已经不是孤案。单是在松江,今年就还有程十发艺术馆将会开馆。

摊开上海地图,在远离市中心的右下角寻找:芳甸路的证大现代艺术馆、张江当代艺术馆和南汇新场镇的“大东方艺术中心”,三者几乎能连成一直线,由内向外延伸至市区地图所不及的远处。更巧的是,它们建成的年份分别为2005年中、2006年底和2007年底,这样的位置和排位,也多少印证了上海的艺术场馆和画廊日益向郊区迁移的趋势。

边缘化无奈</B>

可是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很多人都已经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地盘”扩展到了郊区,但几乎异口同声的,他们都不赞同、不看好所谓的“郊区化”。

“艺术品属于奢侈品经营,不是生活必需品。很难想象LV、江诗丹顿能把旗舰店开到张江。如果是我,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张江当代艺术馆馆长李旭头一个对“郊区化”的说法表示质疑。作为张江地方政府主办的公立机构,该馆成立两年多来举办了不少展览,向在张江工作的大量白领精英普及了当代艺术。不过,李旭告诉记者:“来这里办展的艺术家们还是更希望能在市中心办。”无奈市区同类场地少,而“在公立机构办展览的经历,会令他们的个人履历更加漂亮。”

他提到了两家近年迁址的画廊,一家是2008年初,由金茂对面搬至杨树浦路昔日军火仓库的艺博画廊;一家是原址仙霞路长宁区文化馆,现辗转苏州河边同普路的奥赛画廊。

在今年上海艺博会的国际当代艺术展上,记者遇到了奥赛画廊的主人蔡彭城和他的女儿蔡瑾。

这家搬得不太远的奥赛画廊有10年的油画收藏经验。2003年,它正式从藏家身份转型成公开经营的画廊,展厅面积400平方米。近年,因为长宁区文化馆“迎世博”重新装修,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所以画廊迁址至同普路上的原上海电视机厂厂房,面积扩大了好几倍。

蔡瑾说,这次迁徙是“被迫”之举,但又确实是画廊经营的主观需要,因为“当代艺术作品越来越大”。市区内的房子层高低,多只有2米多,挂不了大幅的作品,而如今的厂房挑高有5米多。她坦言现在艺术市场处在低谷,一些画廊搬迁至郊区,一则可扩展空间,二则也能降低成本。

“‘琉璃工厂’开在市中心上海美术馆隔壁,也困难。”蔡彭城说。所以大家会在工厂区聚集,选价格比较低的房子租。“但这不会成为趋势,因为艺术画廊不是超市,便捷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作品质量,这能吸引买家不远千里赶来购买。记者在奥赛的展位上看到一幅150厘米×300厘米的油画作品,标价10~15万元人民币,蔡瑾以此为例,无论在市区还是远郊,无论开车还是打的,对那些准备花上十几万元收藏画的人而言,这点距离差异从来不是问题。

关键字:上海,艺术市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