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艺术家闲着 我们去看他怎么闲
艺术家闲着 我们去看他怎么闲
作者:    来源:《成都商报》    日期:2010-10-02

艺术家是怎样一群人?在这个展览上你或许会有答案。他们多年如一日用同一根钢丝每天蘸一次油漆,让它越来越大;他们花一年多的时间,数出一堆沙子的具体粒数;他们把几千枚硬币熔化,铸成一个大金属锭;他们留一头长发,然后剪掉,用它给自己做一个假发套……8月22日在成都A4画廊开幕的“雕塑———隋建国与他的几个学生”的艺术展,将于本月15日闭幕,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和他的10位学生,为成都观众带来了30多件实验作品。国庆期间,如果你不离开成都,不妨到A4画廊来次小小的“艺术之旅”吧。

执着

用油漆见证“时间的形状”

著名雕塑家隋建国是此次展览的明星人物。作为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和国内一线艺术家,今年54岁的隋建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名,他的“中山装”(《衣钵》)和刻着“Made In China”的玻璃钢恐龙,都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经典之作。

这次隋建国带来参展的两件作品,被放置在画廊一楼进门最醒目处,看来极为普通,甚至有些“简陋”:一个是形似蓝色气球、或巨大水滴的东西,名叫《时间的形状》;另一件是块没怎么雕琢过、只是刻了两行字的灰色石头,名叫《74.5KG》。

隋建国告诉记者,这两件作品的寓意在于“时间”和生命。那个看上去像蓝色气球的,是他从2006年12月开始,每天用同一根钢丝“蘸”一层蓝色油漆,日积月累,便形成了这件作品。“这件作品到现在已经做了3年多。我想表达的是‘加’和‘减’的概念———作品裹上油漆每天都在逐渐变大,但是人的生命却在每天减少,每一天都是余生的第一天。”隋建国说。

至于那块石头,则创作于2007年,是按照当时隋建国自己的体重凿出来的———74.5公斤。“有一天我会死去,但是代表我体重的这块石头却可以继续留在世上。”熟悉隋建国的学生都知道,自从过了50岁之后,有关“不朽”和生死的思考便成为这位雕塑家一个极为关注的主题。

隋建国说,《时间的形状》他至少还要做20年,甚至做到自己死去为止,每天蘸一次。为了保证作品的持续性,隋建国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每天无论谁蘸漆都要签名。当油漆滴大到人都提不动了,他还会用特殊的机械完成每天一次的蘸油漆动作……

新鲜

数出一堆沙子的准确数量

和老师的作品有着相近创意的,还有80后艺术家杨心广的那件《数沙子》。这同样是一件看上去普通到极点的作品,就是一小堆随处可见的沙,大概能装满一个汤盆。没人知道这个沙堆由多少粒沙子构成。而杨心广却要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他单纯靠自己的手和眼,硬是花了一年多时间,数出了沙子的数量。他数了两次,分别是185465粒和186837粒。仍然没有人知道哪个数字是准确的,或许两个都不是。“这也正是我想告诉大家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准确的。”据画廊经理介绍,这件作品的收藏价格是人民币6万元!

显然,一堆砂子是完全不值钱的。但这堆经过艺术家长达一年多时间数出了有多少粒的砂子,就成了值钱的艺术品。它的价值全在艺术家心血和创意的“附加值”上。

还有一件可以如此理解的作品:艺术家王思顺的《不确定资本》。看上去,那就是一个圆柱形铸铁块。实际上,它是艺术家熔化掉了3000枚一元面额硬币制作出来的。据艺术家本人透露,如果这件作品被人收藏,比如收藏价格是5000元,他会再用所得的钱换成5000枚一元硬币,再铸一个更大的金属锭。

赞赏

静止的毒蛇,旋转的泡沫

今年刚从中央美院雕塑系硕士毕业的刁伟,这次的作品看上去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一团如大蟒蛇般的东西缠绕在一起,看不见头也看不见尾。这件作品名字很简洁,只是一个相对生僻的字:《虺》(音同“毁”)。这是古书中才能见到的一个字,据说是龙的“幼年形态”———“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还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解释,就是大毒蛇。

不过,在刁伟自己看来,这件作品的寓意不在吓人的外形,而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你看不见它的首尾,便无法判断它究竟是什么,可能是毒虫,也可能是蛟龙。我最初的想法是用这件作品来表现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的事物,而正是这些无法确定、难以判断的元素,令我们好奇也令我们恐惧。”

比较吸引人的作品还有装置艺术家卓凡的“每分钟,产生泡沫的速度是……”:一个高3.3米的旋转装置不停地从顶端冒出大量泡沫,而这个旋转的物件本身也像是泡沫堆积而成一样。卓凡表示,泡沫可以理解为虚幻,下面的立柱和转盘代表的则是真实,这种虚幻与真实的互动,也反映着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一些思考。

卓凡告诉记者,他的泡沫水是用的“优质洗洁精+糖”的配方,“这样泡泡比较大。”不少小孩都饶有兴趣地蹲在这个“泡泡机”旁边,看得出了神。来看画展的蓝顶女画家阿嘉娜也说自己喜欢这件作品:“它很有活力,也有新意,我觉得凡是有活力的作品都会受欢迎。”

批评:“垃圾中可能长出艺术品,但不是所有的都可以”

在画廊3楼相当大的一片地方,安置着年轻雕塑家梁硕的四件作品。其中尤以两件《临时结构》系列的作品最突出:看上去,这简直就是把一大堆日用品组合在了一起:拖把、扫帚、塑料垃圾筐、雨伞柄、塑料软管……据画廊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件作品的出众之处,是完全利用这些材料自身、巧妙地相互组合,而没有借助其他捆绑或焊接。

不过,批评家陈默看后却表示:“垃圾中可能长出艺术品,但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这件作品我觉得看上去还是原来的那些东西,没有组合出更大的意义来。”

另外,在快到A4画廊的路上,你可能还会看到一只金色的“手”立在池边的栏杆上,食指伸出,指尖上喷出一股细细的水流,仿佛一个微型喷泉。这也是此次展览的作品之一,来自80后艺术家卢征远,他还有几件绘画类作品在画廊三楼展出。这只手也并不被陈默视作艺术品,“和国外街头的喷水雕塑没有本质区别,手的造型也很普通。”

很多人表示,很多当代艺术看不懂,其实,这很正常,因为,很多艺术家同行也看不懂同行的作品。这都没关系,只要你对艺术有兴趣,看得多了,慢慢也就有自己关于优劣的判断了。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