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范迪安:具体现实主义——刘小东和他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
范迪安:具体现实主义——刘小东和他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0-06-18

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对刘小东十年的绘画历程作一次整体的见面:在这个十年中,他在绘画领域里有持续和充分的兴味,从来没有丧失对于绘画的坚定信念,而且鲜明地表示出自己对于绘画价值的肯定;他是在当代画坛难能可贵地葆有旺盛创造热情的画家,十年里画出了大量作品,足以构成一次饱满的展示;他曾经是当代艺术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总是能与潮流保持微笑的距离,甚至经常连同自己,将潮流作为调侃的对象。所以,当潮流退去或转换时,他还牢靠地站在那里,朝向自己的艺术目标。在今日绘画越来越多地遭受着观念的挑战和新的视觉表达方式的挤压之时,回顾他10年来绘画的过程,我们能够看到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艺术的文化走向和画家个体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看到绘画的社会公共性与其语言自身魅力之间的关系。我们都十分清楚,在今日艺术多元化的时代特点之下,评述一位画家的位置和他的艺术价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对刘小东,他十年绘画的一贯性姿态和明确的个人风格,能够让我们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从而认识一位画家作为创造主体的精神自觉所具有的学术意义。

我对刘小东的绘画始终抱有明确的喜欢态度。每当面对他的新作,我都感觉到有一种满足了期待的愉悦,有一种依然如故的新鲜感。尽管有时候在看他的作品的时候,其他艺术潮流和艺术现象正在我的周围,但是他的画仍然以非常具有当下性的艺术特质,非常具有坚定而有力的视觉感染力,使我感到兴奋。回想当时他作为一个青年画家在画坛出现的时候,人们还是用一种鼓励的肯定来评价他的作品,而当他人到中年的今天,我们再来观赏他的十年积累,已经可以从他和我们这个时代之间的文化关系上,看到他的艺术的内在一致性,由而获得不带私交色彩的精神聚合。

刘小东是在中国美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转换中"出场" 的,他所以能够在九十年代初成为画坛的新人为人们所注意,就在于他的"出场"一开始就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中国艺术的年代转换。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就整体而言处于对应社会变革而形成崭新文化内涵的时期。可以概括地表述八十年代中国艺术、特别是绘画上的基本特点:首先,八十年代的中国绘画鲜明地体现出艺术家作为社会文化代言人的批判意识和启蒙精神。先是"伤痕"、后是"反思"的宏大叙事,以及各种反映整个时代社会变化的主题和题材,都对应着人们解脱思想禁锢、张扬进取精神的需求,以反映现实的文化态度和真诚表达的情感内涵赢得了社会的注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老中青几代画家都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即重新认定和运用绘画的基本功能,使得绘画成为参与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劲的视觉力量。第二,当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产生渐次增大的直接影响之后,一种"集体的"现代主义意识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对绘画语言的价值认识上。画家们试图通过各种形式实验,突破原有画风单一的局面,建立多样化的艺术格局。在现代主义绘画观念的驱使下,形式语言的探索包括技法的创新手段,使画坛呈现出多种风格并存的态势,尽管其中良莠混杂,但在整体上推助中国艺术实现了从传统型态向现代型态的转换。第三,就画坛具有主导地位的思潮而言,还可以概括出理想主义绘画这一流脉。这种思潮试图缓解社会变革时期的人的精神失落和人的精神理想追求之间的矛盾,避开社会现实对人的精神的直接冲突这样一种严峻现实,而采取一种"过滤"的方式,在绘画中建立起一种精神化的美好的社会图景和田园牧歌。这三股主导性的潮流在八十年代充分实现了它们的社会功能和艺术的发展意义。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更为快捷地巨大变化,对全球化经济体系的逐步融入,特别是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都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状态的明显改变,形成了新的现实文化氛围和土壤。作为新一代的画家,刘小东的绘画对应了这种新的时代特征,从对现实的直接表现和当下的处境的揭示显示出他鲜明的时代敏感,可以说在九十年代中的绘画中有相当典型的意义。

刘小东在画坛最初为人所注意的,是他在绘画中表达出的一种新的真实。他的兴趣不在于孤立的形式创新也不在于运用观念的武器,而是在坦陈真实中展示一种饱满的自我状态,这就使他的作品在九十年代初成为画坛上的一股新风。从这个时期以及上溯他还是学生时代所画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比别人更加客观地面对现实的艺术取向。在精神想往和当下状态这两中不同的取向中,作为青年画家的刘小东显然倾向于后者。当他对个人的现实状况作一种真实的呈示的时候,他的作品褪去了八十年代绘画的共性的主题价值和普遍关怀,十分鲜明地把艺术主题与社会大背景的关系转换为个人视角与生存现实的关系。在这个时期,他的绘画可以说是一种新的个人化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去张扬某种时尚的观念,也不是循借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逻辑,而是回到艺术家作为个体存在的自身。人们看到,相比起八十年代的绘画,他的观察视点是更加贴近生活的,他的手法是更加朴素的,他的语言也是更加直接的,他不是在意义上而是在形象上直接提供了一种新的关于人的存在的价值取向。从1988年的《吸烟者》开始,到1989年《父子》、《田园牧歌》、《青春故事》再到1990年的《阳光普照》等系列作品,他既在作品表现了自己,也通过他和周围人物的相互关系,使新一代的艺术旨趣得到更加清晰和彻底地呈现。

刘小东的绘画不仅仅停留在表达他的自我状态上,他同时还表现了他这一代人的整体的精神状态和现实处境,这就奠定了刘小东作为 "新生代"代表画家的这种艺术"身份"。在当时的文化情境中,"新生代"画家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以他们刚刚从艺术院校毕业出来的集体经历,展示了在造型感觉与能力上的优越性,从中可以追溯绘画语言整体上的传统来源。第二是他们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疏离外部世界、回到他们自我生存空间的精神状态。尽管可以列举在"新生代"名单上的画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刘小东在这个画家群落中的位置却特别地鲜明,这是因为他比较早地表现了青年群体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青年群体精神世界的特点,是他作品引起广泛共鸣的魅力所在。这个群体不仅作为九十年代初一群新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存在。八十年代在城市里生活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精神状态及其人际关系,他们在艺术所反映出来的具有"原生"意味的生活现实,都是此前艺术未曾全面揭示的。所以,当刘小东的作品既在表达个人、又在表达他所处的社会群落二者范围内都达到充分程度时,他在"新生代"画家群中的代表性便自然而然地奠立了起来。

关键字:刘小东,现实主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