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涌动的生命力量
涌动的生命力量
作者: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08-06-19

1994年之后,刘小东的绘画创作打破室内布局的限定,开始转变,慢慢扩展到户外,出现了众多人物族群一起聊天、喝酒、郊游、嬉戏的画面。刘小东在描绘他们时,完全采用的是现场参与者的观察角度。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将一种更为广阔的生活经验融入画面之中,因而产生的一系列画作都是对生活图景的描绘。《傍晚的火》就是这个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著名评论家范迪安先生曾对刘小东这一时期的作品有过精辟评述:“刘小东的这类绘画十分鲜明地表达了90年代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这就是当下生存的精神独立。实际上,在80年代的绘画中,属于现代主义类型的绘画作品已经试图通过触及存在达到精神的独立,对于形式的迷恋本身就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现代主义过多地受到西方绘画形式的直接影响,在表述精神超越时遭遇了形式的反弹,这种超越便不仅未能持久,而且愈发淹没在形式自身的泥潭之中。由此,对当下生存的状况的表现,便在刘小东这种以写实的手法为语言方式的绘画作品中占有了优势。很明显,刘小东的作品,是从两个视角切入当下生存状态的精神层面的。一个是对世象纷呈、浑茫杂乱的生存图景的描绘。在这些作品中,他画出了前所未见的个人思想空间的紊乱,他不厌其烦地描绘了堆放在桌子上的各种物品,这些物品是当代生活中个人化的生存痕迹,当它们被非常密集地杂陈于画面上,就好像人的思想被压迫在他所居处的空间中,让观众不得不在这个具体人物所处的空间面前感悟到现实处境。这种跟其他人所共有的经验有联系的和强烈的瞬间感受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实际,成为现实的一切其他形象的母体。

在另一类作品中,他表现了生活在社会普通阶层的所谓的‘小人物’,他的视点驻落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用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他们最普遍、最日常的生活状态提示人们关注现实,也可以说展示了当代社会的一种生存风景。从1991年的《晚餐》到1993年的《地下》,再到1996年的《违章》、1998年的《傍晚的火》等作品,刘小东持续着这种视角。这些人物所遭受的挫折、尴尬、成功、无奈等等情状,在刘小东的笔下都是等值的,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冷漠式描叙中成为普通的生命和这些生命坦然于世的实际状况。”

刘小东的作品总是源于他对都市生活积极的感受,他笔下的人物充满着由现实生活中萌发和涌动出的生命力量。在反映社会普通人物的同时,也寄寓了对他们的热爱、认同和理解。他相信具象的和写实的手法仍然具有深化发展的前景。从刘小东的每一件作品中,几乎都可以看到他在语言方式上的一致性。

首先,他描绘外部世界一切形象的出发点是自己非常敏锐的感受,他的作品中所呈示的人与物都是十分具体的,从人物的形貌、形态、着装到所处的空间、氛围,都有其自然的属性,可见他认定自然的真实本身就具有当下意义。其次,他在绘画结构上所具有的特点更是十分鲜明,那就是以一种非常贴近现实的视角为基础,在画面上营造一种迫近观众的视觉结构。在许多作品中,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基本上消除了中间的过度空间,使人和所处背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没有中间过渡空间的画面结构,使他作品中的形象十分强烈地逼向观众的视觉。他在构图上有时候也采取了一些非正常视线的角度,把前景和中景的关系强化到戏剧性的程度。有时候他的画更像是他所感受到的空间的某一个片段,画面上的人物如同处在某一事件的瞬时之中,与那些没有被画出来的空间有着视觉上的联系。在写实风格的绘画中,这种画面上的不完整性,这种形象之间、形象和背景之间的戏剧性对比,都使他的作品具有现代绘画的特点,这些艺术特点在《傍晚的火》中更是呈现得非常充分。

关键字:《傍晚的火》,刘小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