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美术教育 > 招考快讯 > 艺考并非"终南捷径" 艺术教育拒绝急功近利
艺考并非"终南捷径" 艺术教育拒绝急功近利
作者:    来源:西安晚报    日期:2008-03-06

艺术的特性表明,并非人人都是艺术天才,而艺考热却让不少学子被动地“爱”上了艺术,对艺术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和壮观的艺术高考大军相比,只占一小部分。目前,我省一些院校组织的艺术类专业校考正在进行,在选择艺考这条路前,每一个考生和家长都应该先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一纸文凭,还是一夜成名的机会,抑或真正为了进入高等学府进行四年的学习和熏陶。

艺考并非“终南捷径”

名利双收的“示范效应”、蓬勃兴起的各类选秀节目、明星演员一夜成名,都刺激着在校中学生。据记者了解,很多学生参加艺考并非真有“特长”或“兴趣”,而是为了应对高考的优惠政策或是简单的跟风考热闹,认为艺术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低,于是,高二、高三甚至考前两三个月的艺术培训和短期强化为他们成为“艺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金钱还是精力,艺考生付出的都比普通高考生要多的多。从器具购置、考前培训,赶考费(有交通费、住宿费等)、专业考试费,到上大学等,没有六、七万元,一张文凭很难拿到。为了多拿几张专业考试合格证,考生往往报考几所甚至十几所学校,他们奔波于各城市之间疲惫应考。但艺考并不是一条升学捷径,几千人报考同一院校的现象屡见不鲜,每年艺考录取的比例动辄50∶1,有的甚至达到上百人竞争一个热门专业的名额,而各艺术院校对专业课、文化课的成绩要求也因此水涨船高,可见艺考之路并不好走。

造星运动不应盲目乐观

“严格说起来,高层次的艺术天赋是培养不出来的,请不要过于热情地判断自己孩子的艺术才华。”知名学者余秋雨在华东师大进行的一场讲演上说,“不要轻易选择参加艺考,适合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不想看到,世界上少了许多合格的律师、医生,而多了几个蹩脚的演员。”

家长翁先生说,女儿成绩中等,高二让她去学画画,指不定还能上个一本,将来找个好工作。对于期待能成功造星的家长来说,不应盲目乐观,眼里不能只有郎朗这样的艺术天才,毕竟能圆明星梦的人是少数。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在现在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未必有绝对优势,用人单位看的仍是专业能力,勉强孩子从事不适合的专业,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与其“以高成本投入这场残酷游戏”,不如在选择适合的行业同时提升自身艺术修养,这样更务实。

就业问题是“硬道理”

通过对文化要求稍低的艺术高考让学生走进艺术类院校,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如此众多的艺术人才吗?这种“虚火过旺”的艺术高考下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真的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吗?   不少和“艺术”根本不沾边的高校,在一无艺术积淀、二缺正规师资的情况下就盲目招生,无疑是一种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位退休的中学美术教师表示,这么多高校开设艺术类专业,这么多学生为走捷径参加艺考,是对艺术教育的不负责、不尊重。谁来解决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留校不可能全部解决,做着明星梦的学生谁甘心去当老师,放弃专业转行又太可惜,文化课功底也很难达标。追求升学仍是考生和家长最大的压力,家长、考生不理智,高校不能跟着不理智,别因为一学年万元左右的学费,把“半路学艺”的考生引向后悔路。记者李琳   艺校造不出“全明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报考表演、舞蹈、主持等专业的学生,只要是“俊男美女”就大有希望。其实,“只要外形好,就能考艺校”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艺术院校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水平,更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

提醒一:学生须过文化“坎”

艺术类院校对学生的选拔需要通过专业的考试,但是专业成绩再优秀的学生也必须通过文化素质这道“坎”。学生不仅在外表上要有特色,更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如表演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更高的文化素质,才会真正把自己的表演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通过自己的表演理解生活、反映社会、认识和感受人的命运等。

提醒二:培养不是“造星”

进入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有比较优秀的先天条件,但学校不只需要形象好的学生。例如今年上海戏剧学院新开“内蒙古班”,招生计划数为25人,最后发现,通过三试的学生中,前十名都是来自重点高中或者实验高中,文化课成绩相当优秀。而对于一些外形出众,但文化课不扎实,没有灵性的学生,学校不予考虑。至于教学,艺术院校会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为每个学生“量身订做”,为学生选准自己的“角色”,而不是“选秀”、“包装”、“造星”。

关键字:艺考,艺术教育,教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