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霍尔拜因的“文化诗学”(上)
霍尔拜因的“文化诗学”(上)
作者:英二    来源:英二博客    日期:2011-01-25

《愚人颂》插图

伊拉斯谟是后世文人或哲人众多典型的象征。比如,精通多种语言的他可能是第一个无国界主义者;也可能是第一位形象清晰的非暴力和平主义者;伊拉斯谟广博精良的学识,和机智幽默、远离钱权的作为,在当时腐臭荒唐,充满无知,迷信和欺骗的基督教社会中像是一股稀有的清风。

他最著名的书是1511年,只用了7天时间在莫尔的寓所写成的《愚人颂》(The Praise of the Folly)。这本书在他的有生之年重印了40次,在当时的英国剑桥几乎人手一册。在这本小书中,伊拉斯谟一开始就指出人人都有的愚蠢天性。为什么人们会为了一时的快乐,而将自己终生束缚于一夫一妻制。为什么女人为了短暂的沉迷,愿意以生育的痛苦和为人母的烦难为代价呢?如果一个人面对这一切现实,或者知道未来的生活,她还会感到愉悦吗?然而,如果男人和女人们的天性都理智的停下来,社会的一切也就会化为乌有。

作者让“愚夫人”出场逗乐,她肆无忌惮,大放厥词。她首先为愚人大唱赞歌,强调饮食男女只有按自然的意志办事才有幸福;理性的人是不正常的变态;欢乐不是来自清新的思路和智慧的头脑,而是来自激情。作者借“愚夫人”之口,嘲笑当时的僧侣、神学家、君主和贵族;这些人的生活其实非常的虚伪、阴暗、粗暴和可悲。

书中也讽刺了基督徒的信仰,世界是如何的从虚无中被创造出来,夏娃无辜的原罪,却导致了无情的惩罚,并且在一代又一代的人类中实施。“圣母被圣灵感孕生育了基督”。“教士们精于计算每一个灵魂呆在炼狱中的时间,再根据人们购买赎罪券得多少,来决定他们在炼狱中时间的长短”。“对于这些肆无忌惮的欺骗,该说些什么呢?”。伊拉斯谟的讽刺涉及到了僧侣、宗教审讯官、红衣主教和教皇。各种不同阶层的神职人员都沉溺于对金钱和巫术的追逐,至死不渝 。在这位讽刺家看来,他们贪图世俗的权力和流血的战争。如果没有人类的愚行和容易受骗的单纯,这样一种严密的组织怎么可能生存下来。

也许,伊拉斯谟凭着在剑桥大学的学术环境和亨利八世对他的保护,他的另一篇著名的讽刺短文《尤利乌斯被挡在天国门外》(1514年)更是展现了一种无情的嘲弄。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在1513年去世,他在位期间资助了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才华。但是伊拉斯谟却想象了一段对话,描绘了彼得将尤利乌斯栏在天国门口的情形:

“彼得:让我再凑近点看看……传教士的长袍,但下面却是血迹斑斑的盔甲,眼神凶狠、嘴唇傲慢、面容无耻、浑身布满罪恶的伤疤,呼吸中充满酒气,被放浪破坏了健康。哦,你尽管恐吓吧,我来告诉你你到底是谁,……你就是刚刚从地狱回来的教皇尤利乌斯……”。

尤利乌斯:那你到底开不开门?彼得:我会给任何人开门,但除了你。”

伊拉斯谟作为欧洲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其独树一帜的宗教思想,被称为“基督的哲学”与经院哲学家的哲学对立。他批驳那些哲学家,脑袋里塞满了千奇百怪的术语、概念、命题、观点,以至公开辩论时不得不用很多帽子一只叠一只地包缚住自己的脑袋。他们的精力倾注于晦涩难解的命题,可他们殿堂般的研究体系全部是废话,因为他们的思想被一样的前辈和同行所占据,饱受精神的折磨,未尝体验到世俗青春的快乐就未老先衰。更可悲的是,他们对自己的结论从来自信不疑,如有人反对便强迫他们屈服,就将对方视为异端,不惜动用宗教裁判所加以弹压、消灭。因此:“基督的形象被人的争论窒闷而死”。他说:“只有少数人能成为博学之士,但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神学家。”伊拉斯谟将神学家及专门布道的教士职业的神圣性抹得一干二净。

伊拉斯谟的“基督哲学”是什么呢?在《愚人颂》里,基督是愚人,拯救灵魂的奥秘是愚蠢。伊拉斯谟把人拉到神的面前,把基督展现给他们看,基督放牧的是“最愚笨无知的羔羊”。基督之所以这样做,在于他厌恶那些自以为聪明的智人、精明人和狡猾者。伊拉斯谟建立了直接的人神关系。在这种新型的人神关系中,根本在于让基督恢复人性。基督在其中不再严酷,是牧羊人,而非暴君;他唤人得拯救,而非惩人至奴隶。一句话,基督是生活的楷模,是人的原始模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关键字:霍尔拜因,文化诗学,欧洲 文艺复兴,人物,肖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