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林明哲:大陆艺术市场泡沫尚可控
林明哲:大陆艺术市场泡沫尚可控
作者:    来源:《东方早报》    日期:2011-11-21

在海峡两岸,林明哲代表着一个艺术收藏的传奇。上周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谈及两岸艺术品市场时,身为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的林明哲认为,当下的台湾已经没有什么台湾地区艺术的收藏,而且,受大陆影响很大,大陆艺术品市场的问题之一是泡沫不少,并不是太健康,“我希望可以鼓励全民收藏的健康概念,所谓健康概念就是要真正喜欢,有研究,纯粹是为了欣赏美的感受,不要为了赚钱或者当成一种投资。”

在海峡两岸,台湾收藏家林明哲代表着一个艺术收藏的传奇。

1980年代,他曾以175元-300元的价格买到罗中立、张晓刚等画家的作品。他收藏的前苏联艺术品数量,质量仅次于俄罗斯本地美术馆。在上周的上海收藏论坛期间,林明哲围绕海峡两岸艺术品市场及如何真正实现健康收藏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

艺术品疯狂行为会愈演愈烈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以下简称艺术评论):这些天大陆艺术品秋季拍卖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你如何比较大陆和台湾的艺术收藏?台湾现在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如何?

林明哲:台湾的艺术品市场其实也疯狂过,大概1982年左右,是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一种释放,才会产生泡沫,但台湾因为经济规模小,受伤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而已,中国人太多,乱象持续下去,受伤的人范围要大。

就当下而言,台湾只有两三家拍卖行做拍卖,而且都把业务慢慢转移到香港或者中国大陆,现在中国台湾拍卖行60%都是中国大陆、韩国、日本的艺术家,因为真正有市场性的艺术家价格不能只有几千元,在拍卖行至少都是几十万的作品,否则肯定会亏本,所以台湾的艺术市场也在“大陆化”。虽然拍卖公司也尽量希望卖台湾的作品,但站在商业角度,不能只卖台湾的,并不是台湾没有顶级的艺术家,这里也有很好的收藏家,在五六年前,台湾好的收藏家不管是收藏文物的,瓷器的,字画的,现在慢慢改为收藏中国大陆的现当代艺术。

艺术评论:但事实上,当下的大陆艺术品市场存在着较大的乱象,比如拒付、假拍、拍假等,还有文交所等一系列问题等,你如何看待大陆艺术品市场?

林明哲:我觉得大陆艺术品市场肯定是有不少泡沫的,但现在还可以控制,因为在2008年“雷曼兄弟”还没倒台以前一直有人提出泡沫,但是对顶级收藏家来说即使资产少掉2000万元,至少还有2000万元,但如果为了买艺术品,把家里比如小孩子明年要出国读书的钱先拿来买东西,就大有问题。

因为泡沫破灭后,对有钱人而言只是收藏缺了一个角,但对社会大众来说这样的行为受伤就很大——可能房子都已经拿去抵押了,所以我认为目前泡沫还不会那么严重,没有房地产那么严重,因为房地产有贷款的原因,所占个人总资产的比例太大。所以艺术品因为不能大金额办贷款,跟朋友借的也是少数有限的金额,所以我觉得目前的泡沫还是可控的,但以后全世界的资金进来以后,资产规模更大的话会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投机,假如买画,你因喜欢而作的投资可能你一个月收入是几千元,你也会相应买几千元一张的画,你不会买三十万的一张画,但如果你以商业角度来考量,觉得值得投资,你会把房子抵押去买一张画,这是人类贪婪的本性。这跟荷兰的“郁金香泡沫”类似,只要有50%的人是在做投资生意的人,市场是不健康的,但目前投入艺术品的大都是画商而已,因为画商倒闭也是一个人倒闭,但你想全民都投入到这种投资的话影响就会很大,所以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收藏家,经过时间的积累有升值,你买一张画几百元,涨到几百万必须是经过十年二十年时间的积累形成的,真正好的收藏家享受这个阶段的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两三年就可以享受到的。这种机会是不会天天有的,从2005年到2011年其实很多收藏已经增长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了。

艺术评论:从这次秋拍看,中国书画似乎价格仍在提升,但当然仍有不少泡沫,你怎么看中国书画创作与收藏?

林明哲:中国书画的创作量太大,尤其是水墨画雷同实在太多了。一个艺术家可能画了几百上千张竹图,有时候艺术家和家属也会不承认这张画是他的, 因为不可能每一张画都画得非常好,很多中国书画家不承认画作是他的,是他不记得这张画也是他画的,并不是他故意的。

中国书画收藏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艺术品的疯狂行为还会更加愈演愈烈。全世界那么多企业在中国,而中国有那么多的资金流向艺术品,所以价格才会涨翻天。如此才会导致投入到这个行业不是为了兴趣,所以还是健康的收藏概念,这件艺术品可以让你感动,比如很多人喜欢乡土的作品,因为很多人小时候就是在乡下长大的,可以通过艺术品回到小时候生活的情境,就会变成很好的回忆,所以才会喜欢这种风格,或者也有人会喜欢玩电动玩具的刺激感觉,这也是一种创作,会受到这件艺术品所带给你的感动。就好像今天看到的这些画,是给社会大众来看的,让大众得到享受。共同欣赏,所以艺术品的收藏含义应该是如此的,单纯投资就失去“艺术品”这三个字的意义了。

艺术评论:谈及两岸书画收藏,其实可以聊聊张大千的作品,台湾地区收藏张大千作品的藏家应当很多,但为什么高价却不在台湾?

林明哲:台湾收藏张大千作品的人是很多的,无论香港或者大陆,拍卖价都很高,因为台湾收藏张大千作品的藏家不会在台湾卖作品,这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张大千并不是所有收藏里面一定要收藏的项目,因为可以收藏台湾的本土艺术,也可以收藏岭南画派或海上画派等,每个人的收藏专长都不同,所以台湾的收藏风气是成熟的,个人都会有对艺术藏品的收藏大方向和脉络。像这种高价的作品并不是每一个收藏家都会去买的,但张大千对中国大陆藏家而言却不一样,中国大陆有很多收藏字画的藏家因为需要补足张大千这个艺术品,在他的收藏里才算比较完整。所以为什么张大千的、溥心畲的作品价格持续上涨,因为可以弥补中国很多藏家的藏品因为没有这些名家所显现的不足,这是一种补充,不是买张大千一定要买十张,只是在建立他的一个脉络,所以张大千的画不会在台湾拍,可能会在香港或中国大陆拍。

因为中国市场太大,艺术品本来就是商业行为,好的艺术品、好的画作一定是往商业最发达的地区放,拍卖公司也一定会争取到顶级的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作,目前在亚洲只有中国大陆,日本虽然经济发达,但有好的拍品还是要通过香港(拍卖行)卖给台湾人。

现在依然还有机会

艺术评论:这是很有趣。你一直以对收藏投资的敏锐判断著称,也就是如何发现低估的板块,事实上,前十年前买过中国画的人现在几乎价格都涨了很多,现在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林明哲:但现在仍然充满这种机会,中国是全世界从事艺术和画画人最多的,而且中国也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规模现在还不是最大,仅次于美国,但是美国一般大众是不会买艺术品的,而是当成商品,他们买张晓刚的,包括傅抱石的,买回去只是当成一种装饰而已,不是真正在投资艺术品,因为以中国背景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外国人看不懂,包括方力钧的、张晓刚的、王广义的,都是已经在中国很出名的,不值得研究,真正要研究的是为什么这几个艺术家会出名?那时候的背景是用西方的眼光来看中国的艺术发展,在“文化大革命”后没真正开放的情况下,为什么那段时间最红的都是毛泽东题材?比如王广义的那些作品,我们不能说这些艺术家是迎合西方的需要——事实上是西方用他们的审美眼光来挑选中国的艺术家,让这些艺术家去海外办展览,这些艺术家还是非常前锐性的,那时候才叫当代艺术。因为在国内美术馆是无法展览的,所以也是历史的原因造成这批艺术家在海外的发展非常好,因为不管是威尼斯双年展还是圣保罗双年展,西方认为这样的作品是代表中国的。

但现在看,那些作品其实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中国,但照此发展,价值和价格的影响,学术性的定位,国外会慢慢接受真正的中国代表性艺术。因为有商业的带动,所以希望中国那么多有钱的机构,都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来,包括建美术馆,设立艺术资产包的一种股票销售,还有建立这么多的理财产品、艺术基金,这些都会让中国的艺术在全世界商业上更出名。必然会引起海外包括收藏家回来探讨为什么中国大陆的艺术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因为海外的藏家也希望自己能买到未来22世纪最有价值的中国艺术品。所以他们会尝试对中国艺术体系的研究,我希望可以换一个角度,除了收藏以外,能够让中国优秀的艺术家和团体派系更有机会到国外去做非常好的展览,让西方去研究。

我们的基金会就在做这样的规划。我们一直在大陆办巡回展,以后也会在海外的美术馆合作研究,还有展览的工作,能够让中国艺术的概念,让西方真正了解,并产生影响。中国的瓷器或者宋代的东西对海外是很有影响,但为什么会有影响,是因为这些艺术品是属于中国风格,并不完全是商业推动,希望这些商业机构能够在投资艺术品以外,把好的艺术品和好的中国精神搬到海外去,让更多的学术圈、美术馆和社会大众更了解中国的艺术品。才会争取更大的发言权。

因为现在在西方没有发言权,我们看到的都是马蒂斯、莫奈等,只有少数的中国大师是比较传统的,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有机会了,借着中国那么多资金买艺术品的同时,把中国好的艺术家的作品搬到海外去,以影响他们,我认为这是比较重要的,而不是大家都在纯粹谈商业,收藏应该站在一定高度上,而不是小打小闹仅仅谈投资的角度,应该是如何让艺术品市场很好的健康发展,如何让艺术家和收藏家现在买了100元的东西,以后涨到十万元了也未必会卖,但是所得到的乐趣和影响很深的,就像登山直接坐直升机登顶的快乐是不能和你慢慢爬上去的酸甜苦辣相提并论的。

关键字:艺术市场,泡沫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