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徐冬梅:是谁让艺术品的“含金量”大涨?
徐冬梅:是谁让艺术品的“含金量”大涨?
作者:徐冬梅    来源:星辰在线    日期:2010-12-29

5年前,被认为“涨疯了”的国内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不过30亿元出头,5年后,仅一家拍卖行秋拍业绩就超过了40亿元。不断诞生的天价,让艺术品“含金量”大涨。贷款、基金、指数、产权交易闻声而至。当艺术品与资本前所未有的亲密,带来的究竟是发展还是发烧?

艺术品投资是盛世的收藏特点,但近年来艺术品收藏的累累增高,究竟是国家的发展还是国民的发烧?银行乘势推出的艺术品收藏贷款,更是让艺术品的炒卖锦上添花,这其中又有什么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艺术品的投资在以前会有种无心插柳的意外惊喜,所以才会引得人们的关注。但现在的艺术品的投资却是以倒买倒卖为切入,低手导入,然后联手高价卖出,艺术品的价格市场根本没有正确的引导,更没有规范的制度来制约。这也就引起艺术品市场的混乱,有人趁机浑水摸鱼,“假拍”“拍假”“假卖”和用此来“洗黑钱”等现象比比皆是。而这里的浑水百姓不敢趟也趟不得,但金融大鳄对艺术品的跃跃欲试,让艺术品的投资进入了亿元时代。

自古以来,艺术不逐利,被铜臭熏染的艺术就会没有价值。而艺术品的魅力更是与藏家们的口传身受有关,失去传承的艺术品只能是一个摆设。但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竞相追逐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投资艺术品可以增值,能一本万利吗?这里笔者总结投资人的几种心理:

第一、为了提升品位 乱世藏黄金,盛世藏古董,这是一条被藏界认为是铁律的谚语。对于富人来说,家里能有几件传世的家宝,不但是投资的需求,更是一种显富的手段,提升品位。中国的富人家族很多都是近30年来改革开放后的暴发户,钱是他们的通行证,但钱的作用太大,往往让人觉得他们只是有钱人。要想做到真正的富人,不能只是靠钱来砸人,更要提升自身的品位。家里的书房,客厅如果摆上几件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形象,不再堕入暴发户的圈子。这恐怕也是富人们追逐艺术品的初衷。

第二、炫富心里作祟 在投资者的眼里,这是一个“钱”景看好的项目,不但能赚到钱,更能让人知道他的富有。买下艺术品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富人多投资,更要炫出富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缔造出了很多富翁,钱对他们来说,也就是数字,但数字怎么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富豪身份需要各方面的认证。艺术品的投资可以满足他们炫富的心里,也能标示出他们的富豪身份来。

第三、有漂白的嫌疑 拍卖行与卖家可以假拍,买家完全可以通过假买把自己手里的钱漂白,拍卖行不能透漏买家的信息,是属于职业规则,买家完全可以通过一买一卖的自导自演与拍卖行一起唱一出双簧。于是,钱被洗白,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还有拍卖行都赚到了钱。这被称作是行业内幕,是不成文的规定。他们充分利用了艺术品投资上的漏洞,把其中的投机商当成猴一样耍。

投资艺术品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为艺术品的投资上随着新客户的不断加入,以及艺术品市场的良莠不分,有很多是被炒成高价。这就类似前几年的股票市场,零散的股民虽多,但大客户的把持和操纵,玩转着股票市场,让更多的人陷进股市的灾难中。当他们因为投资失败而跳楼的时候,那时候正是大客户们赚的盆满杯赢时。现在的艺术品投资在人们的疯炒和卖家与拍卖行的联手推动下,艺术品的市场价已经远远超过了自身的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亿元时代的一种“遗怨”。

艺术品在中国价格已经超过西方国家,这不是一种理性,我们都知道,中国还是处于发展阶段,艺术品的领域里缺少有力的监管机制,这就必然会造成艺术品市场的混乱,投资者在未来会因为不理性的投资而导致利益受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关键字:徐冬梅,艺术品投资,含金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