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杨述和何桂彦的访谈
杨述和何桂彦的访谈
作者: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4-23

何:杨老师,您能简要谈谈您的早期创作吗?
杨:1988年,我创作了《城市象海洋一样充满生机》这批作品,那是当时研究生的毕业创作。

何:我发现,在您作品的风格上明显的和传统的学院方式不同,例如有超现实的、抽象的、表现的、涂鸦的因素,您应该是四川八十年代中期最早在语言上进行现代主义形式变革的艺术家,我想问的是当时这种现代语言的尝试您是受什么影响,自发的还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启发?
杨:这批作品超现实的、抽象的,表现的、涂鸦的,各种都有一点。这跟从85年到89年这段时期的“新潮”美术有关系,当时大的语境就是搬弄西方的东西。一切都很吸引人。

何:是不是那时形式和语言的反叛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杨:我觉得还没有那么深刻。那时还是一种自发的状态,聪明点的人还知道把握自己,不聪明的就流失了,在语言的追逐中相反找不到自我了。艺术家只会模仿不能真正解决艺术中的思想问题,因为艺术家没有内在的创作动力和缺乏艺术上的思考是作不出作品的。

何:那时学院的教学与学生接受“新潮美术”有没有冲突的地方,“新潮”是否改变和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它们两者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杨:当时两者并没有关系。新潮实际上是一个反动力。因为学院的教学有着严格的规范,非常的系统化,相反它催生了许多新的东西,因为学院的教学是限制你的。当你受到限制以后,你就觉得还有一种力量支撑着你去反叛、去突破。当时很多学生都在进行各种实验,都在尝试着某种新的东西。

何:换句话说,我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那种情况也是您当时的创作状态?
杨:整个状态应该是这样,主要是大背景是这样的。但时间上还更早,其实我在附中时就开始了。在研究生阶段,我已经很自觉地去这样做了。现在回头看早期的作品,我都一直有一个参照系,那时就是我认为好的我就学习,实际上也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好的标准是什么,当时只要觉得是新鲜的就行,后来才有了自己的发展目标。

何:其实在您的作品中有两个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是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另一个是直接对都市题材的表现?
杨:我认为当时有几个展览对我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个是成都举行的蒙克展览;还有一个是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行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的展览,同时还有美国的一个收藏家汉默的一个现代艺术收藏展。那个展览很多人都晓得,因为那个展览是中国最早的一个能看到西方大师油画原作的展览,包括古典大师鲁本斯、拉图尔的,都有。许多人都去看了那个展览,看了那个展览后,你就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油画,这让我们对我们自己学院的油画教学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的学院教学是一个混合体,它是法国的学院派和苏联现实主义的一个融合,就是徐悲鸿他们那代艺术家积极倡导的。

何:您后来参加了1988年的“西南现代艺术展”和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您的作品最早引起批评界的广泛注意应该是从1988年的“西南现代艺术展”?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杨:一个是“西南现代艺术展”、一个是“89年的现代艺术”大展。还有一个就是1991年,《江苏画刊》发表了我的作品。

何:1988年的“西南现代艺术展”的举行也是受到了“黄山会议”的影响?
杨:那个是吕澎他们在策划。当时拉了一些艺术家参加,有云南的,也有贵州的。我觉得那个时候的展览就像一个信息交流会,因为当时并没有太多获得外界信息的渠道,批评家就要收集许多的资料,找一个场地,然后跟大家交流一些最新的信息。中国太大了,各个地方的艺术活动很难完整的呈现出来,而且很多作品是在半地下的状态中创作的。其实,官方的展览还是按部就班的在做,但是像现代艺术展跟官方的形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的身份似乎划分得很清楚,就是不是在一个系统和展览模式中。

何:实际上,就当时的整个创作大环境,就拿您的作品为例,我们抛开主题不谈,就仅仅从风格上看,只要作品是以一种非学院或有别于官方的风格出现的话,那就意味着作品有某种反叛性,在官方的体系中,您的作品始终是边缘化的?
杨:但是那时的批评家都很难判断和把握那些作品是最重要的,或者那些作品未来会怎样,确实,很难把握,艺术需要时间。我是拒绝参加很多官方类型的展览的,如美协组织的全国美展。

何:在九十年代中期,您的作品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画面更加简洁,主观表现性也更强,您是怎样看待这种转变的?
杨:这种风格实际上跟我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认识有关,九十年代后,我对西方现代艺术开始有了全面的认识,开始有了一种批判的态度,这和八十年代研究生阶段对西方艺术的欣然接纳是不一样的。

何:那时您的作品在色彩上只有黑、黄、篮、白等少许的色彩,早期作品中的超现实因素被表现性和近似涂鸦的风格所取代了,这批作品是在什么时候创作的?
杨:大致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一直到95年左右。1991年《江苏画刊》第2期做过一个西南艺术专辑,有我的作品。那时《江苏画刊》是最重要的一本杂志,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当时能在上边发表文章或作品比你现在一张画买了几万块钱还重要,因为只要你的作品在上面发表,就意味着全国都知道你了。

关键字:杨述,访谈,绘画,新潮美术,抽象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