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何多苓:现在画画的状态是最好的
何多苓:现在画画的状态是最好的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4-22

何多苓

今年5月,何多苓将在上海举办自己的一个大型回顾展,而这只是他的世界巡回回顾展的第一站,这意味着,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何多苓和他的作品都会停留在我们的视野里,而与此同时,他的创作也在继续走上坡路,去年和今年,他一共新创作了十几幅作品,找到了一种新的绘画感觉。我们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何多苓年过六旬还仍然保持着对创作的热情,而且相信自己仍然在进步。保持这样的状态真是不容易,而且令人尊敬。让我们从和他的交谈中去了解他更多。

主持人:今年5月份你要在上海做一个大型的回顾展,这个回顾展应该是有很多新的探索在里面吧?

何多苓:这个展览已经说了快两年了,最初打算都是展新画,后来因为我画画挺慢,数量老是不够,后来就决定办一个回顾展。所谓回顾,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回顾,因为我现在还在画新画,十几幅新画是我从去年到今年的一些心得和作品,还有很多是借了一些藏家手里的作品,再加上我自己藏的一些,我母亲的像、我父亲的像,代表一些生活的痕迹,有些阶段性的东西,从80年代我大学毕业以后到现在,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有。

创作可分三个阶段

主持人:你把自己的作品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何多苓: 80年代是一个阶段,90年代是一个阶段,2000年以后又可以算一个阶段,当然还是风格没有阶段的划分,风格还是以抒情的体裁为主,很个人化的一种画法为主,跟中国大的美术潮流没有很密切的关系,这是它们的共同性。区别是,80年代我是以我下乡的那个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那个州的风貌和人物形象为依据,画了一系列的作品。整个80年代的作品都是以这个为脉络。90年代就开始对中国传统绘画感兴趣,引入一些中国符号,和一些个人符号结合起来,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不像80年代风格那么固定。2000年以后又逐渐转回到80年代有点抒情、有点个人化的一些东西和客观的形象结合起来的作品,但是跟80年代不同,现在不是以乡土的荒野风景作为背景,人也不再是少数民族,而是当代人,一些熟人、朋友,以他们作为符号作为题材,风景也就变成比如城市郊区的小树林什么的,随时可以见到的东西,不是遥远而荒凉的地平线。但是它就回到80年代那种人和自然界某种意义上的结合,那种感觉的题材又回来了。我觉得我的作品这三个阶段比较明显。

主持人:看您的新作绿色的调子特别多。

何多苓:对。色调上能够看出来,80年代我们下乡那个地方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我当时受美国画家怀斯的影响,当时画的色调都是褐色,很单一的颜色,绿色很少。因为那个地方很荒凉,而且当时也喜欢,整个中国文艺界也喜欢荒凉的人文环境。当时主要是画那种色调。90年代以后改变体裁,色调也就变化挺多了。到现在这个阶段,好像比较爱用蓝绿色调来画,好像能够体现目前的感觉、心态、对艺术的体验,现在就觉得这样的色调比较合适。

主持人:您的展览的名字叫“士者如斯”,士不是我们通常知道的逝去的逝,还是士大夫的“士”,怎么理解这个名字?

何多苓:这是策展人起的这个名字,他们提出这么一个概念,据我的理解,士在这儿应该理解成广泛知识分子的立场,我觉得可能就是我坚持的一种个人化的立场,我也不敢说自己就是知识分子,因为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作为知识分子都不是太够格。但是可能是坚持了一种个人的立场。这种士。也可以理解成隐士,中国关于士的说法很多,不一定是士大夫,士大夫这个提法很大,因为我其实跟那些没什么关系,也不是隐士,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广义上独立的知识分子,应该是这种身份。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何多苓,绘画,士者如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