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刘永刚访谈:美就在一线间
刘永刚访谈:美就在一线间
作者:    来源:北京商报    日期:2009-09-19

商报: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创作的新作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刘永刚:今年年初以来,我创作了一批绘画和雕塑作品,现在完成了有60件左右。我的绘画作品强调一种书写性,非常自如地不加任何观念的东西在里面。自主地、自由自在地、放纵地、狂野地把它写出来。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研究传统书法的线。中国人的精神和传统文化都蕴含在线性里面。这种线,有一种生命力。我想把线的这种长短、转曲、粗细等变化,变为自己作品中的一部分。

在画面构造上,我从繁入简,以致简到最后的几笔。

商报:这就是一个更抽象、更写意的过程。

刘永刚:是这样的,强调一种韵味。

商报:那么您还是用油彩来表现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么?

刘永刚:是的,用油彩和布。用这种材料,每一次书写都带着笔痕,每一笔起与止的过程都可以展示给观者,使人知道整个书写的状态,在其中体验到一种快意。

商报:您一直学习的是西画,又是怎样与中国文化如此的契合呢?

刘永刚:最初我从事的是西方艺术的研究,在大学3年级的时候我发现可以用油彩画出水墨的效果,这时我认识到了线的魅力。毕业实习后我画了《鄂拉山的六月》,在这张画中我就尝试了用线和填色,然后再勾线、再填色、再勾线的办法,表现了两头牦牛在追一个女孩的动的感觉。这张画,我就把东方的神韵、线和墨的美,融入到了油彩里面。之后又创作了一批西藏、内蒙古题材的作品。直到1987年《北萨拉的牧羊女》诞生了,我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极致。

商报:当您感觉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会不会感到一种痛苦,因为要重新寻找发展的方向?

刘永刚:是这样的。于是我觉得要到国外去,到德国,这个表现主义的故乡去,看看那里的艺术家是怎么做的。1990年到了德国,接触到表现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后,感觉太好了,淋漓尽致的情感抒发,狂野的表现,太适合我了,然后我就吸收他们好的东西,并加以融合。但到了1994年,我发现他们的作品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其后,我创作的《鱼》系列作品,就是对德国表现主义研究的一种总结,然后就放弃了德国表现主义,因为我已经把它吃透了。之后就回到中国文化传统中来。

商报:当时您应该还身在国外吧?为什么还能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呢?

刘永刚:尽管当时我人在国外,但是,从精神方面来说我并没有脱离开中国文化。我首先把西方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后,感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博大精深,太需要我们去了解、研究和继承了。经过实践,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方向,就是研究中国的书法和石雕艺术,还有剪纸等民间艺术。这个工作从1993年一直进行到1999年,于是产生了这批抽象作品。

商报:您为什么要从文字的角度去入手创作呢?

刘永刚:因为文字是由线构成的。我崇尚的就是线。中国的条线运用得非常好。我从中国最早的文字入手,从甲骨文、篆体,还有蒙古文、八思巴文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创作了这样一批作品。

商报:您是先以雕塑的形式表现了这样一种造型吗?

刘永刚:其实这种抽象的形式是先体现在草图中,而后再进行雕塑创作。无论是二维的平面作品,还是立体的雕塑作品,在我的创作中,抽象的形式是统一的。在用线书写的时候,我发现这些线条已经立体了。看到这样一条立体的线,我就想把它做出来。然后我又把它运用到平面绘画中来,更加强调线的书写性。然后一直延续,我要把它做到极限。

商报:算起来,已经有十几年了。

刘永刚:对。十几年都是在做这样一个题材的作品。全部都是线。

商报:这些作品是在您多年的积累下一种爆发的结果。

刘永刚:对。我享受到了40多年的画画过程。每一笔的运用、色彩的铺设、构造的创新,整个过程觉得非常愉快。之后我就一边做雕塑,一边做绘画作品。这两种形式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并行发展的。

商报:那么您现在主要就是要延续着这个思路创作下去么?

刘永刚:对。会更纯化它。比如很繁杂的笔画,我会以减法的方式进行削减,最后也许就会剩下几条线。有时我会幻想自己的作品用一条线就能表现得很完美。

商报:这个过程不是在削弱,反而是凝练后更具力量。

刘永刚:对。实际上您在一点点减的时候,反而把要表达的内容更集中、更强化了。能够把中国人文脉的传播、精神、气韵和文化表现出来,这就是我的方向。

商报:现在艺术界符号化现象比较严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永刚:我想您说的“符号化”是指的“脸谱化”吧?“脸谱化”意味着缺乏个性,千篇一律,这当然是不好的。我认为这是艺术家懒惰的一种表现。不去积极创造,积极思考,当然就会一味模仿,这就滞碍了艺术的发展。

商报: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步不前,不要简单重复。

刘永刚:对。如果缺少创造的魄力,就是艺术家的悲剧。所谓大破大立,不破不立,不能缺少这样一种精神,要去超越自己。

商报:而您找到了可以深入发展,又可以不断超越自己的创作思路。

刘永刚:这是我的幸运,也感谢先人给我留下的文化底蕴。

关键字:刘永刚,绘画,雕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