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西安也要引领中国的当代艺术”
“西安也要引领中国的当代艺术”
作者:    来源:今日艺术网    日期:2009-11-05

客观而言,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创作的中坚力量,多少都和各大美术院校有关。自85新潮美术至今,主流与边缘、官方与民间、传统与先锋彼此砥砺、互为撞击,使美术校园内外也成为充满创作活力的场地,与民间、野地、外围的艺术家一起,让中国当代艺术不断发生。

今天,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文化问题,面对频繁的国际选择与国内展事,中国当代艺术继续前行毋庸质疑,但问题是:如何建构中国当代艺术自身的价值体系与评判标准;如何呈现蕴含中国母体文化的视觉经验与语言表达;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脉与个人生命体验的当代转换,从而创作出真正具有东方智慧与中国经验的优秀作品,而非西方人权主义选择的政治例证与西方多元文化的形式标签。

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当代视觉文化教育体系的建构任重而道远。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美术院校应当以怎样的战略眼光,继续承当起五四运动以来对新文化思想的不懈追问,承当起现代性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的实现现代化诉求的历史使命。

西安,素以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著称于世。西安美院传承历史而面对当代,守护过去更要搏击未来。时逢新一任院长上台执政,西安美院的学术主张与学科建构将会发生怎样变化!这篇专访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时间:2009年9月22日晚

地点:西安美院院长办公室

采访人:郑娜

郑娜(以下简称郑):王院长您好!这次恰逢西安美院筹备60周年校庆,正是最忙碌的时候,难得您能抽出时间接受采访。今年5月份您刚接任西安美院院长一职,外界对您很好奇,同时,也希望更多地了解西安美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知道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相较其它几所美院,西安美院提出过“借古开今”的口号,意思是二者并重,但给外界的感觉却是更注重传统,甚至只有传统。据悉,这段时间您重提“借古开今”,请问,在您的理解中,与外界的感觉有何不同呢?

王胜利(西安美院院长,以下简称王):西安美术学院有自己的特色。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始建于民国时期,西安美术学院与共和国同年,是地地道道共产党建立的学校。实际上,它的前身是延安鲁艺,鲁艺后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到了东北,因为去的人较多,所以鲁迅美院沿用了原来的名称。另一部分迁到山西临汾,又从山西临汾搬到西安,1949年在此基础上成立西北军政大学。西北军政大学旧址坐落于今天西安的长安县王曲,当时是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所在地。后来,美术系和音乐系分别从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里独立出来,成立了西安美术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中央电视台这次下了大力气在西安美院拍片子,并在《见证》栏目中播放,就是因为西安美院有着特殊的历史,它从延安走来,继承了延安精神。它始终保持三个传统:一是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二是中国民间美术;三是延安革命文艺,代表了那一时期生机勃勃的新力量,由此又生发了两个画派: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石鲁、赵望云都是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我们学校从延安走来的人比较多,98岁的汪占非今天依然健在。刘文西则是黄土画派的代表人物。石鲁原姓冯,他为什么改名呢?一是崇拜石涛,二是崇拜鲁迅。从1950年末期开始到上世纪60年代,他完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在当代山水画中的创新,创作了《转战陕北》等一批重要作品。黄土画派实际上与长安画派同时产生,尽管黄土画派的提法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而刘文西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初期年代已经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画派,这个画派是以他个人为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讲,刘文西是一个极有创新的画家,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他20多幅作品,现在对他的评价还没有到位,我认为,刘文西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对中国人物画贡献最大的画家之一,对其历史定位还有待理论界进一步廓清。刚才谈的是有关西安美院艺术的思想渊源。

从资源上讲我们有3000多件藏画,都是中国古代的绘画精品,居八大美院之首。藏品数量大,质量高,五代以来的重要画家,全都有。其中,藏有齐白石40几幅作品,两件傅抱石的经典代表作等等,都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我们对石刻的收藏也居全国院校第一,收藏的文物没有断代,从史前阶段一直到明清。这要归功于王子云夫人,她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把历史博物馆的一些附件给了我们,成就了西安美院没有断代的历史收藏。这些资源在教学中,起了很大作用,这是从“借古”的角度来说。

我当院长后,特别强调“开今”。周秦汉唐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虽然发生在这里,但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我们只是近水楼台而已,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当代人的观念去吸收传统。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走出来。出来是创造,是发展,只有创造才能发展,沉在传统中不出来就是作茧自缚,是泥古不化。关注传统文化,目的是运用,是创造。所以“开今”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这是我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一再强调必须在创新上下工夫,在“开今”上下工夫。当然,怎样“借古”,以什么样的精神“借古”,怎样“开今”,以什么样的勇气和视角“开今”,还有待进一步论证。这涉及到学风、教风等各个方面。

学者也好,院校也好,都需要宽阔的学术风范和学术气度。大师体现的不仅是学术高度,更重要的是学术风范和学术气度。

作为艺术家,一定要认真研究传统,才能抓住中国文化的核心,只有抓住根脉,才能找到自己创新的方向。而创新源于生活,所以生活是源泉,这是绝对真理。有了生活就有创新的热情和创新的感悟。

郑:艺术必须具备“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

王:这就涉及到艺术作品与普通人的沟通问题,怎么沟通?心灵沟通,就是你说的生命体验。人和生活,人和生命,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大家通常讲精神内涵,对艺术而言,精神内涵是通过艺术语言得以表达,是把情感通过高超的绘画语言体现出来,所以,怎样把周秦汉唐的历史文脉进行当代转换,使其成为个体创作中的独特体验至关重要。因此,我说重在“开今”,不能光谈“借古”。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西安美院,王胜利,艺术,当代,访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