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机构展览 > 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
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2012-07-20 ~ 2012-07-28
展览地点:悦·美术馆
策 展 人:杭春晓
助理策展:魏祥奇
参展艺术家:张羽、梁铨
主办单位:悦·美术馆、大象艺术空间馆、高名潞当代艺术研究所
展览介绍:

水墨作为一种媒介进入到“现代水墨运动”中,在跨越30年的时间裡,表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今天,水墨不单纯是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水墨抽象的发生和行为逻辑,已经超越了媒介的物质属性,作为抽象水墨运动的视觉编码,更在於其附加值,即水墨背后的一整套文化体系。“非媒介”不是“无媒介”,也不是“反媒介”,我们反对的是将媒介作为简单化的工具来解读。所有的绘画作为一种媒介存在的时候,我们都是看到媒介的结果,但这个媒介背后应该有另外一个东西,如董其昌提出“以淡为宗”,然而他的日常生活非常世俗:文人的世俗性和非世俗性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在他们身上都有完好的迭合,而绘画帮助他们塑造一个生活价值和生活姿态,反过来今天我们对道统资源的调用,如果不进入这样一种生活姿态和生活体验中,而仅是作为一个媒介的形态,就不能激活道统的精神。

张羽近乎神经质的“按捺指印”在可见能指上留下的痕跡,暗示了这种行为背后某种“行为确认”的认知体验2而梁銓看似单纯的“贴染纸条”与可见能指的拼贴痕跡,互文了一种关乎中国画“托裱”体验的观看经验。毫无疑问,两者的“行为”不再是作品架构中可有可无的内容,而是反向于“抽象运动”试图激活“单纯视觉”言说能力的主观努力,并与最终的可见能指在互文关系中形成视觉暗示的直接性。如果,需要追问“视觉暗示的直接性”的形成原因,我想“水墨”的媒材特性起到了关键作用。无论张羽“按捺”行为,水墨与纸的晕化效果形成的迭压视觉体验2还是梁銓“贴染”行为,宣纸与水墨的积染、托裱形成的视觉浓度,都直接与“水墨”特性有著无法摆脱的关系。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水墨”特性,并非预设逻辑中的特徵概括,而是艺术家对於“水墨”媒材的个人化经验,其方法的生效也不是宏大文化逻辑赋予的,而是艺术家细腻、真实的体验过程赋予的。也许,其独特化的体验模式,只是“水墨”可能的特性中的局部,但它却是自然生发的结果,而非生硬的预设结果。其中差异,正是观看、审视“水墨”立场的改变──消解主体想像,还原媒材属性。

分享到:
相关展览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