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个朴素心灵凸现的价值
一个朴素心灵凸现的价值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8-30

在我的周边,活跃着众多的画家。我常常被其中的一部分人或一部分的东西所打动。这种打动,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响亮的名声或了不起的业绩,而仅仅因为我了解他们的生活、个性与创作。久而久之,一些原本看似并不醒目的人或事,因有一份不平常的经历或内涵而变得亲切感人。

赵尊清,一个我并不熟悉的名字。他生活的经历、艺术道路,我也知之甚少。大约,我们生活在两个全然不同的空间。然而,自接触他的绘画那一刻起,我便被他所打动——

一个生长于经济或文化环境并不十分发达地区的农家子弟,凭着一份对于艺术的痴心,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数十年间习画不辍,从而练就扎实的功夫。两鬓染霜之际,又以10年时间,一丝不苟,以精细的工笔精心创作出长达121米、高近2米国画巨制《群牛图》(长卷)。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毅力,这样的近乎愚笨的执着精神,在眼下这个处处讲求效率、事事追求速度的年代,显得那样地凸兀。

——赵尊清的价值正在这“凸兀”之间显现了出来!

赵尊清是画家,但他首先是个农民,乡间生活的经验与磨励,造就了他朴实无华、坚韧不拔的性格。此种性格,不仅使他在条件差于常人的情形下,以己之力,完成了从农民到画家的身份转变,而且推动着自己在10年间坚持不懈地去完成百米工笔长卷《群牛图》这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作为农民,赵尊清自然了解牛的可贵。在平常,牛不仅是他田间地头的亲密伙伴,也是他绘画创作灵感的来源。为了将这一伙伴画得形神兼备、自然生动,他栖居于养牛户家中,零距离地观察牛的形态、结构、动作与生活习性,朝夕相处,前后长达3年之久!经过观察与体验,逐渐地,他面前的“眼中之牛”变成了“心中之牛”,进而又变成了“笔底之牛”……

中国绘画史上,最为有名的“牛画”是唐人韩滉的《五牛图》,敦厚而不失灵动,朴实而不失鲜活。作为后学,赵尊清的“牛画”自然也少不得借鉴先人的经验,比如造型、用笔、敷色等等。但《群牛图》与《五牛图》毕竟不同,韩滉是唐代的显贵(官至两江节度使,被封晋国公),而赵尊清只是位当代农民(据说,其直至今日从未离开过乡村),年代、身份、经历、环境、学养不同,认识及手法也必然不同,况且韩滉的名作只有五头牛,而赵尊清却要画百余头!

对比历代名作,我们可清晰地看到赵尊清的不同寻常——他笔下的群牛,论神采尽管与先人有着一定差距,但它们均是出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它们身上散发着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中国北方农村的乡土气息。创作中,赵尊清尽管采用的是细致的工笔,但在具体的形象上并不追求完全的“客观”与“真实”,而是采用了某些写意的手法、并借鉴了民间艺术和当代艺术中的构成方式,对形象及画面进行取舍,从而使牛的造型显得简洁、单纯,并时时显露出动人的憨态。而这种简洁、单纯与憨态正是中国北方农村乡土味的体现。

如果说,牛是赵尊清绘画中最为钟情的动物题材,那么,荷花便是他最为钟情的花卉题材。平时,工笔劳作之余,他常常会以舒展、自由、清新的笔墨作写意“墨荷图”,以调节自己的精神、抒发内心的情绪。

牛与荷,虽同属花鸟画之范畴,但其形质、意蕴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敦厚、朴实,后者空灵、飘逸;前者多为士夫、画匠所擅长,后者多为文人、雅士所酷爱。如果说,中国文化有两种截然不同而又相辅相成的特质,那么牛与荷便是极好的代表。

大约赵尊清也有这样两个面:朴实的牛代表了他原本的身份,以及脚下这片厚实的土地,雅逸的荷代表了他作为一个画家或一个文化人的灵性,以及对既在的一切的超逸。

所以,赵尊清同时选择牛与荷,并且将它们置入同一画面:牛是主角,荷是配角;牛为前景,荷为背景。并且敷色极为节制,或为浅绛或为水墨,淡雅和畅。画面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群牛图》如此之配合,可谓匠心独运!

赵尊清来自河南农村。在当下画坛,他或许只是一个勤奋的实践者、探索者,他艺术中的不少东西有待于深化、推进。他有一颗朴素的心,同时也有着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梦想。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凭着对艺术的挚爱和坚韧,为自己赢得了成绩,也为当今中国绘画奉献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会借民族传统文化之力不断深化自我,以更为精良的笔墨绘制出动人心魄的作品。

关键字:赵尊清,群牛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