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民国时期何香凝绘画个案研究
民国时期何香凝绘画个案研究
作者:房桦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2-04-12

结论

与政治权利和财富不同的是,文化资本不会随着朝代更迭而有所减少甚至丧失,其中的原因在于朝代的更替没有改变我们对传统精英的判断和衡量的准则[47]。民国时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中也不乏有女性的身影。而何香凝的出现,依靠其已累积的文化声望,在其女性角色、民主革命与艺术历程之间找到一种相互交融的共存方式。政治身份的确立是庇护何香凝艺术家身份的一个首要因素,而艺术家身份又为她在民主革命和妇女运动等社会活动中扩展了影响力。这前后的因果关系使何香凝在国内或海外,在国民党政府或地方上的各种交际往来中都享有一定高度的社会声望。这也是民国时期何香凝这位女性艺术家身上所独有一种文化资本,她也通过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其日常生活和民革事业中有意识地运用着这些资本,以此拓展了自己在艺术史中更多的活动空间。

何香凝文化声望的建立,对她绘画风格的转变也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作为已经拥有一定程度文化资本的何香凝,在其资本持续和增长中,仍需要得到更多的对此资本有共同认识或认可的群体的支持,以此作为何香凝文化资本的继续累积的过程。因此,在她早期家中与精研国学的姚栗若等人的往来,及廖仲恺乐意将她的画作作为赠礼等活动来看,何香凝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她的绘画在应用于实际交往中,应以更大程度地被持有同一传统文化拥护者的群体认可,这对于她在绘画风格上做出的调整是一个应客观所须而产生的结果。

有赖于何香凝文化资本的积累,她的画作在同等审美趣味的文化精英群体中周转流通。反过来,此现象则说明了何香凝在其绘画经历中已经形成了各种适应于不同场合和对象的绘画技巧和策略,并熟练地运用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相对固定的技巧和模式,也让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到何香凝在民国期间作画的规律。这使得本文在回应“文化资本”在何香凝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这一问题时,可以提供更为确切的材料作为依据。

因此,文章以民国时期何香凝在生活中的绘画应用为例,关于她画作的具体使用方式和她以自身名望为文化资本的积累,阐明“文化资本”的概念对于我们观看民国时期传统派文人艺术家的启示。何香凝这一时期的画作在应用范围上的圈定,主要从何香凝的信函和文稿中得到提示。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重构何香凝在民国期间的生活经历、艺术创作和应用方式的情境,且其中相互交叉的情形也促使我们就这个课题,可以从复杂的社会史现象中寻找更多的切入点。
 
注释:
[1]洪再新,《何香凝与女性画家的历史际运》,2009年6月6日,文章系著者在何香凝美术馆所作同名讲座的讲稿。
[2]何香凝,《江苏》1903年第四期,东京1903年6月25日,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1,人民出版社1985年。
[3]尚明轩著《何香凝传》(增订版),页27,民族出版社2004年。
[4]何香凝,《我的回忆》,《人民日报》1961年10月6、7日,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915,人民出版社1985年。
[5]尚明轩著《何香凝传》(增订版),页75,民族出版社2004年。
[6]廖仲恺遭刺之后,何香凝分别在当时报刊、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廖仲恺陈秋霖的追悼会上强调了廖仲恺之死重在激励国民革命精神。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15,人民出版社1985年。
[7]何香凝1921年至1928年在参与的国民党代表大会、女界国民会议、广州市的妇女部会议,及组织慰劳活动、罢工妇女讲习所、贫民医院的演讲报告活动统计,见《何香凝生平大事纪年》记录,尚明轩著《何香凝传》(增订版),页359-368,民族出版社2004年。
[8]姚栗若(1878-1939),留学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研究会会员,1921年回广州任职国民政府。工诗词篆刻,收藏汉魏六朝碑刻、佛像,书法擅篆隶,山水法“四王”,花卉取道陈道复和恽南田,格调高洁,著有《画学抉微》。
[9]廖承志文集办公室编,《廖承志文集》下,页625,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0]此诗刊登在重庆《新华日报》一九四三年十月九日,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170,人民出版社1985年。
[11]何香凝最早在义卖现场作画的记录,见尚明轩著《何香凝传》(增订版),页75,民族出版社2004年;在廖梦醒《我的母亲何香凝》中,记录何香凝经常提供画作义卖,换得较好的经济支持。
[12]仲恺农工学校的筹建经过,见余德富著《双清略传》,页136-140,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原件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转引自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120,人民出版社1985年。
[14]廖承志的回忆文章中,何香凝有集中作画的习惯。在廖梦醒的回忆文章页证实,因为向何香凝索画的人多,何香凝作画的状态一直是持续性。
[15]新加坡《星洲日报》1929年11月5日,《亚洲文化》第16期(1992年6月)第164页,见《双清略传》,页141,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16]何香凝,《自传初稿》打印稿,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207,人民出版社1985年。
[17]云雪梅在论及何香凝画风成熟时期所举办的这场展览,强调了她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在艺术界的影响,使得展览取得成功,见云雪梅,《何香凝》,页97,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张长虹,《留取丹青照汗青——何香凝与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荣宝斋》2007年2期。
[19]张长虹,《留取丹青照汗青——何香凝与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荣宝斋》2007年2期。
[20]何香凝的前一封家信中写明了画款的具体数额,以及何香凝将画款交给廖梦醒并嘱咐分配的对象和数量,信中除了提到家人外,便是当时国民党左派人士,可见左派人士与何香凝卖画生活的关系密切。见何香凝,《致廖梦醒函》(1944年6月27日、1944年8月16日),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400、401,人民出版社1985年。
[21]何香凝《致孙科等函》,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442,人民出版社1985年。
[22]廖梦醒,《我的母亲何香凝》,页69,人民出版社1984年。
[23]何香凝,《纪念柳亚子先生》,《人民日报》1959年6月21日,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442,人民出版社1985年。
[24]张长虹,《留取丹青照汗青——何香凝与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荣宝斋》2007年2期。
[25]何香凝流亡期间以卖画为生,并依靠在地方上的交际网络推广画作和拓展交游圈。何香凝与兴宁罗翼群的交往见余德富《双清略传》,页188,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廖梦醒也证实了何香凝在粤东桂西流亡期间仍有不少热情的索画人,见《我的母亲何香凝》,页71,人民出版社1984年。
[26]张长虹,《留取丹青照汗青——何香凝与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荣宝斋》2007年2期。
[27]何香凝《致上海友人函》(1931年11月19日)、《在上海与记者的谈话》(1931年11月29日)、《人人都有救国的责任》(1931年12月1日),分别刊载于《民国日报》1931年11月19日、11月29日、12月1日。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113-115,人民出版社1985年。
[28]何香凝,《各界赞助席与真女士画展筹款赈灾函》,《星岛日报》1938年8月28日,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290,人民出版社1985年。
[29]文章由何香凝与张乐怡等共同署名发表,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卷标注,页290,人民出版社1985年。
[30]新加坡华侨胡文虎在南洋和在上海时,分别以不同形式支援何香凝,见余德富《双清略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张长虹《留取丹青照汗青——何香凝与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荣宝斋》2007年2期。
[31]为协助宋庆龄争取国际友人的援助,何香凝联络海外华侨宣传抗战,每得到华侨的捐助就赠送自己的画作予他,见唐緓绢、刘士璋、安山编《宋庆龄与何香凝》,页86,中国和平出版1991年;《双清略传》也都相同描述。
[32]廖梦醒,《我的母亲何香凝》,页70,人民出版社1984年。
[33]“西安事变”之后,当时迫降抗日的将军之一的杨虎城和家人途径上海,何香凝为表赞扬他的行为而将自己的两部画册赠送给他,见余德富,《双清略传》,页173,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34]白崇禧时任副总长,得知很多知名人士疏散到昭平,向他们发放了20万元补助金,其中何香凝得5万元,见尚明轩著《何香凝传》(增订版),页28 1,民族出版社2004年;《双清略传》页192,著者在韦瑞霖家中摄影记录了此画作。
[35]何香凝曾赠画作给共产党人士,见唐緓绢、刘士璋、安山编《宋庆龄与何香凝》,页93,中国和平出版1991年;《双清略传》,页188也都相同记录。
[36]宫崎夫人即宫崎寅藏的夫人。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后,廖仲恺、何香凝流亡日本后,得到宫崎寅藏等日本友人的襄助,保护孙中山的安全。
[37]何香凝将自己满意的作品交予朋友题诗的情况很多见,“何画柳题”便是其中常见的合作模式。
[38]白谦慎,《日常生活中的书法》,《白谦慎书法论文选》,页22,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
[39]宋庆龄也是何香凝早期作品的重要受画人之一,在宋庆龄与孙中山婚礼上,何香凝就曾作画赠予宋庆龄,三十年代时何香凝又曾赠画予宋庆龄,见唐緓绢、刘士璋、安山编《宋庆龄与何香凝》,页5、页28,中国和平出版1991年。
[40]该图和题诗年代的考证,见云雪梅《何香凝》,页96,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41]黄兴(1874-1916),字克强。1902年赴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1904年创立华兴会,后参与发起成立同盟会。1907-1911年组织领导广西、云南多次武装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后率部与清兵交战,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4年赴美继续从事反袁活动,1916年于上海病逝。
[42]此时期何香凝也画狮虎图等动物画,但品质不如其他精品花卉和山水,估计多是为了酬卖而绘制。
[43]画作题材的描述仅见唐緓绢、刘士璋、安山编《宋庆龄与何香凝》,页93,中国和平出版1991年。
[44]根据何香凝美术馆馆藏数量统计,民国时期的何香凝作品共60件,其中无上款作品30件,兽图6件含无上款者5件。
[45]原诗见1929年出版《何香凝诗画集》,“寻”改为“留”字,收录在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452,人民出版社1985年。
[46]何香凝,《画梅花一幅贺朱总司令寿》,《新华日报》1946年12月25日,见尚明轩、余炎光编《双清文集》下,页452,人民出版社1985年。
[47]白谦慎,《日常生活中的书法》,《白谦慎书法论文选》,页38,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

上一页  1 2 3 4 5 
关键字:何香凝,绘画,研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