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大画幅摄影的开放美学——中国当代摄影的一种趋向
大画幅摄影的开放美学——中国当代摄影的一种趋向
作者:王春辰    来源:王春辰博客    日期:2011-03-08

大画幅是一种影像运动

摄影本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和手段的拓展与延伸,摄影的出现就像印刷术的出现一样,对于人类的文明进程都有根本性的改变。摄影加速了世界的视觉化,真正促成了视觉革命的诞生,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的模式,也因此改变了传统艺术的观念。现代主义艺术之所以发生和成立,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摄影术发明的影响。最关键的是从此在世界的视觉认知与表现上有了全新的技术和方法,所以说摄影的出现是一场视觉革命,而大画幅摄影在20世纪后半叶被凸显出来,应该是说摄影领域中的又一场影像运动。它是在全球化之下的信息流通、地球村的景观化、虚拟现实的逼真化、数字图像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被强化出来的一种视觉回应,它是这些视觉冲击下的一种视觉再突破。它的意义除了无表情美学和观念价值外,还在于它的视觉真实的还原能力和现场的直接性,对视觉世界问题的追问和探索。如果用科学家来做比喻,它是视觉科学家的创造物,大画幅摄影家对机器的操控、对视觉对象的遴选、对光与影的驾驭,处处显示了它是一门专业与智慧的极限。

它成为一种影像运动,世界上有如此多的人热衷于它,这与当今人们对视觉的无限欲求有关,一方面视觉处处伴随着我们、主宰着我们,另一方面人们又不断地挑战视觉、超越视觉,将视觉的观念问题、语言问题、感知问题、政治问题、哲学问题推向新的高度,也因此更加突出了视觉与人类存在的对抗关系。因为世界是人类的家,而视觉是打开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所以,海德格尔才把世界观隐喻为“世界图像”,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我们内心投射的世界,世界不仅仅是世界,它具有图像的视觉意义。

明乎此,也才能说明大画幅摄影为什么流行起来。另外,当代的展示空间越来越开阔,视觉的效果也成为展示效果的一个因素,它是在这种展示中来进行社会交流的,因此,摄影的公共性就特别鲜明起来。所以,大画幅可以充分展示图像世界的亦真亦幻、充分袒露被忽略的视觉真相。人们往往在富于挑战的图像面前百味杂陈,在揭露问题的图像面前义愤填膺,在矛盾混沌的图像面前苦思敏想,在曼妙绝伦的图像面前如醉如痴……今天的世界意义就是一种图像的意义,大画幅因其突出、细腻、高水准而将摄影的价值推向极致。

大画幅在中国

大画幅摄影在中国也受到摄影家、艺术家的青睐,在全国各地都有实践者在拍摄创作。他们巧用大画幅的表现力,不断追踪、记录历史变迁之下的中国之景、之物、之人、之情。他们的特点是抓住了中国的社会瞬间镜头,同时又传递一种矛盾的中国情境:中国变化之大史无前例,内蕴的社会含义无比丰富。这些大画幅摄影家创作的作品可以视作当下中国情境的一部图像志,它们是中国艺术家见证中国的视觉图录。它们将无表情美学原则贯彻其中,相当多的中国大画幅摄影重视现场感,有的凸显现代性方程式的困惑,有的显示中国近代历史的再思考,有的将社会主义的现实悖论置于质询之下,有的追寻的是构成世界的形式之美。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大画幅保持了一种静观世界的态度,但内里又透露着无以言说的含蓄。在整个社会氛围的当下迷离状态下,它以开放的姿态向前发展着,它没有单纯固守在一种类型上,相反一些行为表演、观念表现、摆拍也都体现在这些大画幅中,而不是单一的无表情中立立场。很多的大画幅以社会问题的针对性为出发点,而不仅仅是凸显视觉性,实际上,摄影艺术家最为看重的是这些视觉图像之外的意义。甚至说,这是所有艺术的共同问题,在当下的全球与中国语境中,视觉已经不是艺术的问题,而是政治的问题,即当下时代的最大话题——历史的未来问题成为世界共同的话题,它意味着太多的内容,如果要用艺术(无论媒介的艺术)来传达这样的意识和态度,则大有可表现的空间和想象。

历来,艺术都分为多种类别,有专供视觉愉悦的艺术,也有只为个人价值存在的,也有针对现实与政治问题的,等等。而作为摄影,除了它的愉悦之外,它的技术性决定了它的深刻性和时间的穿透力。它在记录图像的同时,记录的是时间。正是时间的在场,使得摄影完全不同于绘画,后者的创作时间不等于历史时间的记忆。而许多中国的大画幅摄影在相当层面上是在时间性上做足了文章,用超级镜头来定格时间的瞬间,来显现摄影对历史的塑造、对现实存在的证明。一些中国大画幅摄影以精准的视觉细节捕获时间的每一个痕迹,为的是留存历史的镜像,让我们的视觉知识更加丰富,让我们的视觉记忆更加坚固。

纵观艺术与摄影,它们常常以超越的姿态傲然于世界,越是具有价值诉求的超越,就越具有我们言说的可能。同样,大画幅摄影已经开始成为摄影美学的聚焦之一,在国际、在中国已蔚然成风,我们对它们的探讨和持续推动将必然带来艺术的更新和摄影艺术的发展。

参考书目:

Photography: A Cultural History, second edition, by Mary Warner Marien, Prentice Hall, 2006

The Contest of Meaning: Critical Histories of Photography, edited by Richard Bolton, MIT, 1992

The Photography as Contemporary Art, by Charlotte Cotton, Thames & Hudson, 2004

Photograph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hird edition, edited by Liz Wells, Routledge, 2004

(本文为《宏观——大画幅摄影在当代》(Megaview – Today’s Large Format Photography in China)一书所,中国摄影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上一页  1 2 
关键字:王春辰,摄影,美学,趋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