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力求明确的商业意义
力求明确的商业意义
作者:刘逸鸿    来源:刘逸鸿博客    日期:2010-09-26

那么《圣心》这件作品的意义是什么呢?他是否是在引导观者寻找这件作品对他们自身的意义?

昆斯说:“我认为作品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善变性。如果作品不善变,那么最终人们面对着它将什么含义都发现不了。事物在变化着,作品需要能够适应并吸收人们置于其上或通过其发现的诸般含义。我并不信奉任何一种规范化的宗教。如果有人能在某些部分中找到某种意义,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而无论找到的含义或者意义是什么,如果它有助于这个人反抗他的局限,那就棒极了。我相信对社会有益的东西。我相信绝对的行动自由、无政府及一切诸如此类的东西,只要他们对他人无害。我相信艺术应该拥有世上的全部自由。但同样也要随之承担其道德义务。因此你要拥抱所有这些力量并同样承担道德义务。我不是商业艺术家。并且我愿意认为安迪也不是。我的艺术不是关于商业的,但我是靠自力更生成长起来的,所以生活中我做任何事都怀着照顾好我自己和我的家庭的信念。这其中有现实需要的成分,但这是任何一种成功中都有的。我并不是商业艺术中人,那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的兴趣一直在艺术上。我记得我16岁时打开收音机收听齐柏林飞艇(LedZeppelin)的歌时的感受。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艺术如此巨大的能量。那是非常感人的经历,我当时就想:“这里面得有我的份儿”。

昆斯和沃霍尔一样,是非常会利用商业,具备充分的商业精神的艺术家,这对他们的艺术实践有所污损吗?事实上,正是商业思维的运用,和商业手段的铺陈,使他们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具有了超越前辈和其他艺术家的现实批判意义,从而在艺术发展史上给自己留下了华丽的一笔。他们都是看到了真实的“意义“,看到了艺术,生活乃至一切的生发之源和未来之路。他们具有超越于一般艺术家的卓越洞察力和惊人的行动力,他们不把艺术和商业和生活划分为不同的板块,甚至互为仇敌。在当今时代,艺术标榜着不与商业同俗正如商业标榜”为生活制造意义“一样,是真实的谎言。很多的标榜,都是情境所需,究其根本,并无实义。在中国的古代,王维为自己和士大夫文人而画,也为寺院或宫廷挥毫;陈老莲以画自娱自遣,也画通俗的酒牌和戏曲插图;吴道子曾浪迹寺庙,后来人了宫廷。在文明社会早期,精英艺术和宫廷艺术、世俗艺术、宗教艺术及民间艺术不大分得清,它们往往交织、重叠或混和着。在西方,自觉以文化精英为主要对象的艺术,是在文艺复兴以至启蒙运动后才鲜明呈现的,在中国,则是宋代以后才成为自觉。在上古、战国和两汉,分不清文人和艺匠,接受者也无所谓雅与俗。经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分化,艺术创作才逐渐拉开文人与宫廷的、民间的距离,但也仍然相互联系着或局部重叠着。中国的延绵几千年的文以载道的传统和农业封建的社会体制和森严的阶级秩序,是艺术分为“雅俗“的根本背景。从张彦远到董其昌,都反复申述高人雅士与众工俗匠的区别,就包含着把精英艺术与非精英艺术划分开的意识。他们的根本意愿也不过想使自己的艺术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清末民初,传统的精英艺术颇为衰竭。但是,这个文以载道的道统思想却没有任何变质,于是从“五四”运动到抗战初期,现代中国的精英艺术应运而生。它的特点是,以科学、人文理性为背景的新的个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尺度,以云集大都市(上海、北京、广州等)的职业自由的知识层为主要作者来源和对象,用开放的心灵面对存在,把西方近代艺术作为主要参照系,并呈现出多元、探索、新旧杂陈、朦胧清新的姿质。与它们相并存的,还有感应着时代变迁、对旧有艺术模式加以改革推进的传统精英艺术——如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的中国画。新的精英艺术家摆脱了对古代文化的奴隶态度,冲破宗法集体主义的罗网,寻求独立人格和创造的主体意识;他们从文化的高度观察具体的艺术现象,以高屋建瓴的姿态择取中西传统,既不亦步亦趋地模仿,也不在小情趣中陶醉自足,他们施展才华,善用时势,为西方艺术体系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寻找着最佳途径。他们既超越了自生自灭的民间艺术家,也超越了封闭在固有模式里的文人士大夫艺术家。从新美术的倡导者蔡元培、康有为、鲁迅、陈独秀、吕潋,到一批开风气的艺术家如高剑父、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棵、丰子恺、庞薰栗等,莫不如此。刘海粟为了艺术的信念起而与军阀孙传芳抗争;徐悲鸿在出国留学前就抱定了兼取中西以改造中国美术的宏愿;林风眠在法国组织“霍普斯”会,要“以我入地狱”的精神沟通中西艺术,“为中国艺术界打开一条血路”。尽管他们在当时不过是20余岁的青年,却能够雄视千年,以普罗米修斯的胆略和牺牲精神,担负起创造新文化的历史使命。他们雄姿英发,东渡日本,西赴欧美,开学校,创学派,立画会,筹美展,办刊物,发表宣言,著书立说……其心灵的开放,人格的独立,精神的坚韧,创造的气魄,集中体现着觉醒了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性,体现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他们的一切言行,无不是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存在寻找发展的路径和确立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

与此同时,二十世纪初,西方进入现代社会,由于工业革命的出现,艺术家作为手艺人被逐渐淡出于社会主流之外,因为艺术家无法大规模机械性生产,他与正常的社会服务链结合的不那么紧密了。当艺术的社会使用功能被忽略的时候,艺术的内在精神表现功能被几位天才人物肆无忌惮的表现出来。随后的艺术诸多流派,开始追求的就是艺术的自我表现和精神价值。追求个体存在的意义,艺术家将艺术创造当作自己内心表白和对社会的看法与追求的表达手段来使用,同时随着哲学心理学等社会思潮的发展,个人的精神觉醒空前高涨,机器时代对人的异化的问题也开始突出,艺术家作为精神敏感人群在艺术创造上必然的反映出一种张狂做作放肆怪异的分裂色彩,以此表达对机器时代的非人化的抵制,艺术品带上了更大程度的独立与内向神秘的气氛,这就形成了社会人群和艺术生产者之间沟通与理解的缺乏。但这并不能证明现代艺术的意义荡然无存或者说现代艺术实践是完全否认意义的存在的。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成长,对于发展博物馆,使之成为艺术品的合适的家园,对于推进艺术与日常生活分离,起着强有力的作用,那些资本家为了证明自己在高等文化领域的良好地位而搜集各种绘画雕像等。不仅个人,而且社群和国家也修建画廊和博物馆作为他们在文化上具有高尚趣味的证明。此时,艺术品在现代商业资本主义崛起之后,作为一种稀缺性商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成为趣味的标志和特殊文化的证明,甚至成为资本融资创利的基本工具。而艺术家的个体创造性行为以及这个行为所导致的产物被资本社会逐渐收购之后,由资本权力主观定义的所谓艺术史就出现了,艺术也由此走上了与大众生活和审美分离,极度重视个人内心体验的精神神坛。这点在美国现代艺术发展史上体现的极其明显,可以说,美国社会的现代艺术系统完全是资本,商业和政府合谋操作出来的,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现代艺术史”。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息息相关,个人自我的经验不停出现,在内心对现代物化社会的抵抗与冲突的条件下,自我就形成了对世界的各种主观印象,形成了各种个人感受,发展出各种个人企图;在心理学,文学,哲学方面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各抒其说,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各种风格。这就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后现代”的兴起,也是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延伸的开始,90年代之后,全球的很多行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指的就是数字时代的绘图技术,数字之后的设计语言,数字之后的计算方式,数字之后设计师对于平立剖重大的转向,当然,也包括在审美上的变化。这就是新媒体艺术的出现,这其中关乎的技术、材料、构造、交接、空间,变化,当技术至上的现象充斥包括艺术在内的很多领域之后,人们开始反思这些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和现代科技到底对于我们的生命体验和生命价值有什么意义?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艺术,这个曾经被误认为的“清高神秘”之个体实践,必然的要在追寻自我本身的存在价值,力求明确的商业意义,包括对商业本质,商业与社会和人的关系,商业和艺术的关系,最终,要明确的是艺术和商业能给我们的人生给未来的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意义,正如徐冰所言:‘你要搞清楚艺术家在世界上是干什么的,到底你和社会构成什么样的交换关系,构成什么样的交换链。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你肯定得对社会作出贡献,你能贡献给社会什么东西,然后社会才会回报给你什么东西。“。

做艺术就好像写文章一样,首先,你是写给谁看的?是专业人员,还是信息充分的一般读者,还是对你的题目一无所知的一般读者?为什么这个问题吸引读者?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提出?让他愉快?提供新的实际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一些事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题?你要提出那一类的观点?读者期待你的观点简单具体并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你能具体的加以阐述吗?你的观点越详尽,读者越能判定它具有实质性内容,而这个观点越能帮助你规划一个支持他的实际论证,两种方法使观点明确:具体明确的语言。具体明确的逻辑。读者认为它是重要的吗?读者会根据这个观点改变他们想法的程度来衡量观点的重要意义:假如读者们接受一个观点,他们必须改变多少其他的信念?最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要求整个的研究团体改变其最深层的信念(而且这个团体也会因此而抗拒这个观点),想想艺术史上那些大师吧,几乎所有的大师刚出来的时候,他们作品中呈现的观念和视觉形式都触碰甚至颠覆了以前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和习惯,因此,他们都遭到当时大众人群甚至专业人士的谩骂和诋毁,如果你的艺术实践触及了人们最深层的信念,那么你的艺术就不只是具有商业批判和反思的意义,而是超越了艺术和商业的关系,具有了宗教般的意义,艺术,于此也就回到了其根本的位置,创造了自身的价值,呈现了其朴素而明确的意义。

艺术在这个时代必须反思乃至质疑其与商业体系的依存关系,进而反思商业给人们带来的意识形态的改变和心智的消磨,而这种反思行为,肯定是要由具有明确商业意义的艺术生产和传播过程呈现出来,艺术的对抗性这种现代主义的观念已经没有任何存价值了,因为资本和商业还有信息媒体技术改变这个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的意识形态。商业和资本把人类社会带入现代文明,艺术对商业和资本的负面作用的反省和批判必然要具有复杂性的内涵。资本的积累和商业的发展自始至终存在非人性因素,而正是这非人性因素的存在,才使艺术与文化的存在价值成为可能,艺术实践才有了针对性。艺术,文化,政治,经济四者互入互摄,他们互相的较力与对抗博弈中形成历史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共同动力,所以,艺术,可以在经济史,文化史,政治史,思想史,科技史之外形成一个独立的历史----艺术史。这个时代的艺术,一定是和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脱离的关系,艺术,只能也必须在这样的社会嵌套结构中力求明确的”商业意义“,从中寻找自身和商业社会的比对关系,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存在身份和反思价值。那么,艺术在这个商业时代的身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用昆斯的一句话概括之:“我想把生命力还给人们,因为那是他们的立身之本。”。这就是艺术实践的意义所在吧。

上一页  1 2 3 4 
关键字:刘逸鸿,商业,力求明确,商业意义,易英,邱志杰,周铁海,杰夫·昆斯,村上隆,现成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