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摄影的“窄”现实
摄影的“窄”现实
作者:    来源:中国摄影在线    日期:2009-07-20

第4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少林寺和尚<BR>(体育类 单幅一等奖)
Tomasz Gudzowaty
Robert Boguslawski
(波兰,TGPFocus)</FONT>

博联社第二届平遥摄影节博友影展评选已结束,做为两届评委,有些想法和朋友们交流。

博友中间有职业摄影师,也有业余爱好者,所以水准差异较大。但正因为如此,这些博友作品不妨看作当下中国摄影的一个标本,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摄影现实状况的一个真实参照。说实话,有新意有实力的照片真不少,时常让人眼前一亮,又惊又喜,相信在本届摄影节上又会成为关注热点——这自然令人为摄影的繁荣昌盛而兴奋。兴奋之余,又忍不住"鸡蛋里面挑骨头",说说这些照片显露的一些问题,与博友们共勉。

那就是:摄影的"窄"现实。简要来说,一是理解力窄,二是表达力窄。</STRONG>

前者主要表现在纪实类作品。此类作品定名为"劳动者"——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给出了相当大的表现空间。但部分参选作品却拥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许多人的理解就是"体力劳动者"。肩挑手扛、头顶脚踹、汗流浃背、寒冬酷暑......这固然是劳动者,但仅仅是劳动者中的一部分。印象中题材最集中的仿佛是"剃头挑子师傅",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大约觉得这种在城市里越来越少见的传统手工劳动者才是劳动者。这当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它不是全部。其实大可以去拍那些要提前预约的时尚发型师呀。劳动者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旧的行业消亡了,新的行业产生了,为什么偏要守旧而不知新?还是对于"劳动者"的理解太窄。

同时,劳动者的形象为什么一定要是含辛茹苦,安贫乐道?劳动本身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劳动改变着生活和世界。很可惜,能理解到这一点的作品没有成为绝大多数。究其原因,还是理解得太窄。

表达力的"窄"主要表现在实验影像类别中

实验影像,名为"实验",意味着打破传统与探索创新;这二者不等于"胡说八道"和"装神弄鬼"。因为无论怎样"实验",其终极目的是为了表达。因此无论其表现手法如何,最终必须表达意义,必须有自己想说出的话。否则,实验影像和相机制造厂的研发车间有什么区别?所以,实验影像不等于莫明其妙、不知所云的图片;不是一张图片因为搞不明白它说的什么,就把它"实验"一下,便获得了个合法名份,亦可以成立了。恰恰相反,实验影像不是空洞的、虚妄的,它是现实的、有力的,甚至同样是一种对社会的清醒思考与尖锐揭露。

很遗憾的是:生拉硬套、简单图解、胡乱拼凑、最终废话连篇的"实验"作品仍有一定比例。一些作者以为故弄玄虚就是高深莫测。谬矣。这种思维说明什么?说明这些摄影者并没有真正掌握"实验影像"的表达力,或者说,表达力太窄,没往该实验的地方使上劲儿。

世界很"宽",为什么摄影还"窄"?这个问题,其实已存在多年,说穿了,还是眼界太窄、心胸太窄...

关键字:摄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