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中国美术馆:培养儿童,就是在培养未来观众群
中国美术馆:培养儿童,就是在培养未来观众群
作者:    来源:艺术市场    日期:2009-05-11

中国美术馆正在学习着国外的先进模式:由公共教育入手、事业部策划活动,最终一切的收益又回归到公益和教育这一落脚点,只不过在其中还要加上属于中国的独特元素。

“美术馆为何要成立公共教育部?因为儿童的艺术培养是最重要的,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也是在培育着未来的观众群体。”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何琳对记者这样说,平稳的语气中带着一抹从容和淡定。

咖啡馆、商店、书店,一个都不能少</B>

纵观世界上的优秀美术馆,提起时尚文化之都,人们会很自然就想起巴黎,想起卢浮宫,想起那里的咖啡座。当你在寻找微笑的蒙娜丽莎、断臂的维纳斯和胜利女神的过程中走累了,可以到悬在卢浮宫内的MARLY咖啡馆小坐,静静品味艺术带给你的震撼。

位于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是西半球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由于美国博物馆大多免费,收入因此成了问题,而开发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努力经营好博物馆的商店则成为收入的重头戏。其纪念品商店在馆内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营业厅,同时在纽约的一些大商场和其他城市也设立销售点。在这些地方,从1美元一张的印着宋朝米芾书法的明信片,到400美元一张的梵·高或莫奈油画的复制品都有销售,游客趋之若鹜。博物馆商店的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由于在美国,博物馆属于免税机构,因此其经营的商品也被限制在与文物和展览相关的范围内。大都会博物馆内销售的书籍有6000多种,商店销售的商品近2万种。博物馆开发纪念品非常慎重,但销售面很广,平均每年寄出1300多万本商品目录,每年为60万人邮售商品。

何琳对记者说起她一次去大都会博物馆学习,看上一条75美元的丝巾,咬了几次牙就是没有狠下心购买,等到离开前一天终于下定决心,匆匆赶到却被告知已经售罄,这条丝巾的图案是一幅馆藏重要作品的局部,十分有纪念意义。因为每条丝巾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至今说来仍然十分遗憾。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说:希望美术馆能有一个好的咖啡馆、一个好的纪念品商店、一个好的艺术书店。对于国际上的著名美术馆来说,以上这一切不过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在国内,又有多少人会关注美术馆内这不起眼的三项设施?拥有这三样的美术馆不一定是一座优秀的美术馆,但是要想成为最优秀的美术馆,这三样设施必定要具备。

  公共教育入手、事业部策划活动,最终回归教育</B>

对于中国美术馆来说,虽然由为艺术家服务转向为公众服务所迈出的第一步走得很艰难,但毕竟方向已经正确。何琳介绍,在国外的很多博物馆,教育部门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古根海姆博物馆,展览一旦确定,策展人会首先和教育部门进行学术探讨,之后事业部会据此设立出活动方案,寻求社会赞助,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要回归到公益和教育之上。“在国外,赞助方非常看重教育功能,因为往往可以看出展览的受众是哪些人,大概会有多少。”何琳说,中国美术馆自从2005年年初成立教育部以来,这项工作越来越被馆领导重视,并在财政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在人员方面、调配方面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工作效果也越来越好。

  看完敦煌展,儿童“再创作”,国内首创

对儿童的艺术培养是美术馆关注未来群体的做法。配合展览做一些活动,让孩子来美术馆参与活动。例如2008年3月的敦煌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近20人参与组织和讲解工作。公共教育部还和彩色盒子儿童美术工作室合作设计制作了“《敦煌》——在展厅上儿童美术课”,从100多件壁画和彩塑中挑选出10件作品,既有详细解说,又尽量适合不同年龄孩子选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听完课程后,孩子们还可拿起手中的画笔随意“再创造”,也是国内首创的教育形式。

再一个就是选择特殊的主题,比如抽象艺术;再有就是专项的培训,比如针对特殊的展览开放一些适合孩子的教材,把孩子们吸引进来。工作人员会根据展览的内容和设定的课程目标给孩子进行讲解。

国外志愿者能让盲人“看”画,国内刚起步

由于美术馆主要面向公众,所以成人观众这一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面向成人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普及类:一个是讲座,再一个就是在重大展览中配备有语音导览和志愿者讲解员。讲解员主要由志愿者队伍组成,何琳介绍,目前这支队伍大约在4000-5000人左右,在这其中还有100人左右的骨干成员。不要小看这些志愿者,他们在展览的过程中起到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桥梁作用。

志愿者的成员组成比较宽泛,大学生、在职的工作人员、公司经理等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艺术,愿意为社会、公众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意作为美术馆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去为美术馆展览宣传推广,通过展览去服务社会,尽自己的努力和责任。目前的讲解员都有美术馆统一派发的讲解证,并且定期培训。

但和国外的美术馆、博物馆相比,何琳表示我们国家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完美,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工作经验、尤其是临场经验更是缺乏。像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在培训工作人员方面就更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方面,在美国学习的过程中,她就曾目睹一位馆内的工作人员指引一位盲人参观者去欣赏画作,拉着他的手在画面前移动,告诉他这里画面的左侧画的是什么,画中人衣服的领子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我相信那位盲人朋友一定感受得到。他们的志愿者如此专业,但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何琳说。

何琳说,目前博物馆学人才不多,后续发展形势严峻,因此一方面要进行相关专业的设置,还要在课程设置上达到科学与合理,尽快适应美术馆的人才需要。比如目前教育方面,各个院校基本都有美术教育专业的,但他们没有专门针对博物馆、美术馆教育方面的人才。

武强年画家美术馆内现场创作,很受欢迎

在文化与财政之间,永远存在着严峻的两难,孰轻孰重,是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普遍的情况是:前者任重道远,势在必行;后者是现实规律,如同水能覆舟亦能载舟。“曾有人认为文化和商业不能结合,但是我却认为一个有文化修养、审美的人,他必定对于潜在商机是敏感的。”何琳说,2006年她曾去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博物馆考察,因为该博物馆地处纽约闹市区,当地有很多贫民,博物馆的教育部负责人为了吸引观众就将每周五晚上定为“博物馆艺术之夜”,免费开放。这样一来,博物馆成了大家约会的地点,坐下来一边喝咖啡一边谈艺术聊生活。“我们在学习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也探索了一些好的方式。比如有一年春节期间,美术馆就推出了民间年画展,来自武强的艺术家们在展厅里现场制作年画,非常受欢迎,我自己都买了好几百元的呢。这一切无形中推广了艺术”何琳回忆。

对于2008年这场经济危机,何琳表示对于公共教育的经费,美术馆方面还是十分支持的,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同时也反映出馆内领导对教育工作的肯定。就目前来说,如何将美术馆做大做强也成为摆在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挑战,美术馆就如同一家大型国企,在经济转型期遇到来自市场上不同成分经济实体的竞争及管理制度落后的双重挑战。近年来私人画廊的兴起和国外知名画廊的登陆标志着人们艺术上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中国美术馆曾经是最好的艺术品唯一的“归宿”,但现在在画廊和拍卖会上也开始出现顶级艺术品。

因此,参照国外美术馆的经营模式和方法,根据国内的情况来摸索前进就是目前中国美术馆正在做的,与渤海银行在 “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展览中所作的合作就是对这种新模式的尝试。在范迪安馆长的策划提议下,渤海银行投入150万元推动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的项目完善。并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京津地区10万学子免费走入中国美术馆这座艺术殿堂,了解美国社会的发展历史,感受美国艺术的风采与魅力。可以说,中国美术馆正在学习着国外的模式:由公共教育入手、事业部策划活动,最终一切的收益又回归到公益和教育的落脚点,只不过在其中还要加上属于中国的独特元素。未来,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希望能够成立一个基金会性质的组织(美术之友),通过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办理家庭卡片(一家三口),来享受美术馆的专属服务,更好地达到艺术与经济上的双赢。

关键字:中国美术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