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将对现实的关注进行到底
将对现实的关注进行到底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7-19

“超常——杨千个展”不久前于今日美术馆主展厅开幕。这次展览是今日美术馆继岳敏君个展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要的学术性个展。本次展览由著名策展人黄笃来策划。我有幸作为助理策展人协助黄笃老师来策划这个展览。

我跟杨千已经认识两年了,他给我的印象是,杨千是一名严肃的实验型艺术家,艺术在他这里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艺术语言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才是重要的。杨千早期的“浴室系列”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双重绘画”又在艺术界引起不小的影响,使得更多人知道杨千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并没有因为名气而止步。最近几年,杨千的装置作品更是将目光投向跟当下文化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亲情关系,和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在艺术因为市场而疯狂的年代,杨千反而变得更冷静,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对装置艺术的研究上,通过他的装置作品去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杨千从传统的二维绘画到紫光灯下的双重绘画,是他自身创作语言上的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的观看方式,使得绘画表达具有了多重可能性。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他对艺术本体认知的一次探索,这种探索的成功开启了他对艺术创作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将不同的媒介进行有机组合,在同一幅画面空间中呈现两种不同的视觉图像,从而使自己的作品传达给观众不同的观看体验。在他的作品中,通过观众的参与,使得“时间”和“空间”两个元素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存在于观众和作品之间。这种独特的创作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传统绘画的一种“反叛”,同时也是杨千对自我创作的一种新拓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杨千不落窠臼的创新思维和执着的艺术创造力。

在这次展览中,杨千将展示给观众的是他最近创作的新装置作品。这些作品的材料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他最近一直擅长使用的材料——“碎纸屑”。这些碎纸屑大多是各种杂志被粉碎机粉碎后得到的。这些“碎纸屑”原本是充斥我们生活各个角落的媒体信息,在艺术家这里,信息已经被“粉碎”,艺术家已然感觉到媒体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是过分的,而且有时候也是起误导作用的。这次参展的作品有“纸屑绘画”和“纸屑装置”,从视觉语言上说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打破以往个展在交流上过于个人化的局限模式,采用更开放的艺术观念,直接从跨学科的方法入手,将建筑、文学、戏剧、舞台、大众媒体、体育用品、现成品等作为艺术创作的动力,借用其他要素的介入来改造艺术自身的语言系统,以扩张装置艺术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更主要的是艺术家非常注重作品和展厅之间的配合,观众也只有亲临现场才能感受到杨千作品的张力。

艺术家用财经杂志的碎纸屑“绘制”的“人民币”“美元”“格林斯潘肖像”等作品,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现在的金融危机,艺术家对媒体是持一种质疑的态度。这些媒体从某种程度上控制和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作为大众的我们很难逃脱媒体的影响,它几乎无处不在。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杨千的作品中,这些人民币和美元的币值都是以“1001”出现的,这给观众留下了许多猜想,“纸币贬值”、“金融危机”、“媒体”、“天方夜谭”.......这里有着更多的联系。

金融市场的动荡波及到艺术市场的萧条,艺术的意义与价值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成了目前国内外艺术界讨论的焦点。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中除了一部分用“纸屑”来创作的比较具象的作品,也有一部分是比较抽象的表达。比如艺术家用艺术品拍卖图录作为碎纸屑来源,创作了部分抽象作品,艺术家对艺术市场不想说太多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似乎一切归零。当下的艺术在市场的作用下已经超越了艺术本身,艺术一度成了资本的载体,在杨千的作品中,他对艺术的价值系统提出了新的关注。在他看来,目前问题的出现,媒体的责任不容忽视。媒体虚拟出来的价值,是不是值得重新审视,是他新装置作品所要表达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次参展的作品中,比较引人瞩目的,也是艺术家投入更多精力的是巨型装置作品《巴比塔》。这也是用各种碎纸屑制作的虚拟之塔。艺术家借用《圣经》中提到的“巴比塔”传说,将我们现在全球一体化,价值观格式化,以及这个世界各个利益团运用媒体的话语权建造自己“巴比塔”的现状提出了质疑。《圣经》中人类一种语言触及了上帝的权威,所以上帝设置了沟通的障碍,抑制了巴比塔的修建,在杨千的作品中,他转化了这个传说中的部分内容,对媒体建造的巴比塔的未来提出了质疑。这个作品是有十米多高,五米见方的底座,逐渐堆砌出塔形。从外面像塔楼,里面往上看是空空的,在黑暗中,锥光灯在烟雾缭绕(暗示媒体信息不可靠)下,将我们价值观中的“不稳定”“虚拟”用艺术语言去再现,给观众以切实的身心感受,使我们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去思考“全球一体化”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同步,也有更多对进步的禁锢,而这些推波助澜的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逃不掉的媒体信息。

在这次展览中,杨千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严肃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情结融进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对材料的转化解构材料的现实意义,用新的视觉形式来表达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一些看法。

引用策展人黄笃的话,“艺术家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个人能量和社会能量,”“作品不是如实照搬或者复制原有的日常形态,而是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选择、过滤、转译和放大后艺术升华的结果。”“它的观念是多意的,甚至是歧义的,观众在作品面前就有了自由而无限的阅读和理解空间。”

关键字:杨千,夏彦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