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当影像成为藏品
当影像成为藏品
作者:    来源:收藏拍卖导报    日期:2009-09-26

影像作品成为藏品,是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不过,影像收藏真正在中国引发关注,还是在2006年。影像被收藏,正是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发现了它的价值所在和升值空间。

2006年11月23日,北京华辰秋拍举办了中国首次“影像艺术”拍卖专场。这场拍卖被认为是中国影像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式启动的开端。

2007年5月,中国嘉德、北京诚轩继华辰之后,分别增设了“中国影像艺术”、“中国摄影”专场,至此,“三足鼎立”的局面拉开了帷幕。而在此之前,影像拍卖只是分散在不同的专场之中。

从目前的拍卖市场上来看,三类影像作品受到了市场的关注,首先就就是当代观念摄影,像刘铮的《四美图》在2007年的拍卖市场上以100万元起拍,经过5轮叫价最终以150万元落槌,加上拍卖佣金,该件作品最终以168万元成交。在海外市场,艾未未、马六明、洪磊等艺术家的观念摄影作品早已是身价不菲。

第二类也是在拍卖市场上最早被市场接受的,就是以郎静山、徐肖冰、侯波等老一代摄影大师为代表的作品。特别是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更是在内地市场上屡创佳绩。纪实影像作品则是第三类受到市场关注的品种。解海龙拍摄于1991年的《大眼睛》在北京华辰以30.8万元拍出。

从拍卖市场上的情况来看,中国影像拍卖市场近期前景不太乐观。

自2008年秋拍以来,北京华辰、北京诚轩、中国嘉德三家拍卖公司的影像艺术专场成交情况都比较差。其中,北京诚轩更是取消了影像艺术专场的拍卖;以当代摄影为主的中国嘉德在2008年秋拍取消此专场后,2009年春拍又重新启动,全场皆为当代摄影,但是成交率只有37.25%,成交额仅为242.48万元。

当然,这其中也有表现非常抢眼的,那就是老照片。在北京华辰2008年秋拍中,排在成交价前10名也都是老照片,而上拍的52件当代观念摄影却只成交了21件。观念摄影由于存在的时间短且强调个人主张与观念,使得它的价值比传统摄影更难判断,也引发出更多的争议和关注。人们感到疑惑的是,观念摄影作为摄影本身的价值何在?艺术家们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还是为了“好卖”而创作?这些让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作品接受度究竟有多高呢?大部分业内人士也都认为,中国当代摄影作品的价值还有待梳理。

关键字:影像,收藏,拍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