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从无人问津到备受瞩目: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
从无人问津到备受瞩目: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
作者:    来源:美术周刊    日期:2009-07-15

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形成了一个关于艺术、时尚与财富的令人兴奋的话题和崭新的文化景象。这股艺术旋风是如何进入本地区的?何以会有这样大的爆发力?金融危机过后会否出现新的变化?其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能否得以持续?这些问题在目前寒意未消的市场境况下,引起了许多当代艺术爱好者和投资人的关注和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在东南亚的展示中心</B>

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艺术市场的蓬勃兴起,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迅速从西方扩展到了东南亚。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前夕,3个中国当代艺术联展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新加坡,为中国当代艺术进入该国乃至东南亚揭开了序幕。这3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分别为:“红与灰——来自中国的八位前卫艺术家”展,由新加坡斯民艺苑(2005年更名为斯民国际艺苑)主办,参展艺术家有刘炜、毛旭辉、王广义、魏光庆、叶永青等8人;“引号——中国当代艺术展”,由新加坡美术馆从德国引进,参展艺术家包括丁方、方力钧、方少华、郭晋、刘炜等27人,展出作品73件;“进与出——中澳华人当代艺术交流展”,由皇甫秉惠策划、拉萨—新航艺术学院主办,参展艺术家包括王广义、汪建伟、王友身等10位生活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当代艺术家。这3个联展几乎囊括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把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地带入了新加坡观众的视线。

中国当代艺术在进入新加坡后的前五六年时间里,并没有很快发力,当地的艺术品收藏和投资者仅投以好奇的目光。据斯民艺苑的蔡斯民回忆,在举办“红与灰”展览时,所有32件展品无一被收购。这一惨淡的市场延续了数年,其原因与上世纪末东南亚金融风暴不无关联,但更主要的还是认知上的问题。从1997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坚持在新加坡开拓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主要是斯民艺苑,该画廊在“红与灰”之后,还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个展,包括:“红土之梦——毛旭辉圭山系列作品”、“郭氏兄弟展”、“人生如泳·人生如云——方力钧作品展”、“苏新平作品展”、“信仰的面孔——王广义作品展”、“沐浴在傻笑中——岳敏君作品展”、“面——曾梵志的绘画”、“‘艳俗’是中国社会的一张脸——俸正杰作品展”等。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的处境来说,2004年底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时,香港苏富比首次在秋拍中增设了“中国当代艺术”专场,香港佳士得也在同一时间开拍“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这两场拍卖会的业绩过后看来并不算太好,但对于新加坡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香港也因此而超越新加坡,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亚洲的展示中心。

在接下来的2005年至2006年间,亚洲和欧美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高潮迭起,迅速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拍卖链。2006年,一位新加坡买家以97.92万美元的创纪录价,在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拍下了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120号》。这个被画家尚扬称为“天价”的价位,加速了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的涨势。据另一位新加坡买家透露,他于2004年在当地画廊购买了一幅曾梵志的油画,当时的买入价为1万美元左右,但两年后,竟以约200万人民币的高价抛出,获利之丰令他本人也难以置信。中国当代艺术在这几年间势如破竹,迅速从新加坡辐射到印尼等周边国家。

从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的影响力,随着一线当红的曾梵志和俸正杰分别在新加坡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以及中国美术馆与新加坡美术馆联合举办“向上——中国当代艺术展”而达到了高潮。

2007年4月,新加坡美术馆举办了“理想主义——曾梵志个人画展”,展出了画家的“面具系列”、“伟人系列”、“乱笔风格”等各个时期的数十件作品,其中像《无题(夜)》等“乱笔风格”作品有“新绘画”之称,与盛极一时的“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有明显不同,表现出画家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前瞻性思考及对绘画性问题的有益探索。2008年1月,新加坡美术馆再举办“本色——俸正杰个人画展”,共展出画家自1992年以来各个不同时期的25件作品,这些被批评家视为消费文化经典的作品,以粉红基调的美女肖像为题材,亦真亦幻、艳光四射。在这两个画展期间,画家本人得到了国际明星的待遇,开幕式吸引了大批本地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政商文化精英,名流豪车一时间蜂拥而至。在曾梵志画展开幕式后的宴饮中,新加坡电视机构高管兼投资人私下提出了邀请画家参与拍摄电影的构想;在俸正杰画展开幕式上,热衷于当代艺术品收藏的印尼前总统梅加瓦蒂也前来捧场,而展览的大幅广告则像国际名牌奢侈品广告那样,包裹在豪华的巴士外,往返于繁华的乌节路上。

两个渠道齐头并进

中国当代艺术从进入新加坡之时起,即通过民间和官方两个渠道齐头并进。回顾这些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一地区的发展,最重要的民间推手无疑要数斯民艺苑,该画廊东主蔡斯民原本从事摄影工作,出版过以14位传统书画大师为题材的人像摄影集《留真》,经营过中国传统书画,后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推介中国以及新加坡本地和其他地区的当代艺术上。他在2005年前所举办的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个展,直接培育和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及周边国家的市场和影响。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接近于沸点后,斯民艺苑并未坐吃老本,而是继续开拓寻觅,蔡斯民本人还长期在成都等地进行艺术交流,热衷于发掘当代艺术新人,并不断将他们的作品带到新加坡展出。

在民间方面,除了斯民艺苑,热衷于引进中国当代艺术的私人机构还有季节画廊、林大画廊、谁先觉画廊、客艺廊、艺溯廊、复兴艺术馆、梅花画廊、享艺术天地、拉萨—新航艺术学院、好藏之美术馆、宝福得拍卖、艺杰拍卖、Larasati拍卖和2000年开始由新加坡画廊协会举办的新加坡画廊博览会等,它们在经营、推广中国当代艺术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成立于2001年的季节画廊,曾举办过不少以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为主的联展,如“一半现代”、“今日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等,该画廊还于2003年在北京798开设了分支机构,专门经营中国和东南亚的当代艺术;来自印尼雅加达的林大画廊为便于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3家分画廊;2008年扩建为余欣美术馆的艺溯廊,侧重于当代水墨,是将中国当代水墨引入新加坡的最重要机构之一;谁先觉画廊对于引进中国当代雕塑尤为重视,同时也涉及中国当代水墨和油画等。

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的官方推手,主要是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属下的新加坡美术馆。该馆10余年来所引进的中国当代艺术展除上述外,还有2001年5月举办的“面貌——中国当代艺术”展,该展以“中国表情”为主题,力求反映中国民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参展者既有刘小东、周春芽、喻红、海波、张培力、郭晋等当红名家,又有以“城市农民”雕塑参展的学院新人梁硕等。除了新加坡美术馆,位于罗拔申码头旧货仓内的泰勒版画院,对于引进中国当代艺术也发挥了独特作用。该画院由新加坡新闻通讯及艺术部、新加坡旅游局和新加坡赛马公会共同建立于2002年,因配备有上百万美元的版画印刷设备而著名,画院通过艺术家访问计划,每年邀请6位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前来驻院创作,由版画院提供各种条件,合约结束后,作品按比例分配,并由版画院举办成果展。泰勒版画院成立后,曾先后邀请了朱伟、苏新平、林天苗、邱志杰等中国当代艺术家前去访问。以上诸多机构和组织均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新加坡的推广。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