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从“扭曲”到“修正”—— 关于王晓鹏的绘画
从“扭曲”到“修正”—— 关于王晓鹏的绘画
作者:梁丽春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12-27

《状态系列》国画 100×200cm  20111

“扭曲”可替换为“一切被外来力量强行改变常态所呈现的状态”,一如对非正常灵魂的修饰,简单的“扭曲”似乎能一针见血。 而“修正”则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志,是对既有存在所表现出的不太明朗的立场,不“革命”,但有“改良”的嫌疑。这种对立感、矛盾感、融合感在王晓鹏的画中体现得恰好到位。

纵观艺术家王晓鹏的作品,会非常清晰的看出他作品中隐含的一种力量,他不明晰、不直白,含蓄而非张扬的将某种对于社会、人物自身的情绪渲染出来。艺术家笔下的主体多为人物形象,而其对于人物的描绘超出了常规的“陌生化”处理,他画中的个体人物看起来正常,这种正常是基于五官轮廓清晰、人物表情刻画较为客观、到位的基础之上;但同时也会感受到集体的“扭曲”,歪歪扭扭的人物边界线,不清不楚的人际关系链…..于其中,人与人之间、两性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周边的环境之间皆整体消融在不尽绵延的曲线里,在这种状态下,扭曲的线条似乎遮蔽了现实中暴露的某些东西。

此次展览上,主要展出艺术家近年来的艺术创作。作品主要体现出当下人们生活的诸多片段,画面感柔和,但不失对现有存在所提出了质疑、批判,在力度上恰到好处。画面中的男男女女、形形色色的关系网络,均在扭扭歪歪的线条中得到消解。当下物欲遮天蔽日,扭曲的人性、失控的灵魂,恰恰需要如画面中的形体在曲线中一样得到相对的缓冲。压抑的心理与日益负累的躯体,何以得到解脱?艺术家从这些角度发问,穿越扭曲的当下,寻求心灵的栖止。

在国画材质方面,王晓鹏作品中的线条运用得适性而随意,大场面中人物的组织、相互之间的渗透感均通过线条得以表达,对线条的操控娴熟,充满韵律,让画面在整体的感觉上具有表现力。与其国画材质的相比,丙烯颜料部分的创作能够看出艺术家在艺术表达上的探索,将之前复杂的场面提精,降低画面的叙事程度,将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冲突与融合的矛盾上达到更为完整的呈现。

从“扭曲”到“修正”普遍而言是一个过程,但在艺术家的画面中却表现为兼容的状态,二者存在于同一形体上,甚至为相互之间。王晓鹏的作品以人为中心,透过人物呈现出的各种状态,向我们诉说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说,“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确,工具的运用,实则为对终极目的的追逐。王晓鹏旨在通过对一系列人物的描绘,提出艺术家自己的某种思考,可能关乎于人性、社会、心理、政治、性…..不论是基于哪种,在他的作品中观者都能挖掘出现实的原型。

梁丽春
12月12日

关键字:王晓鹏,绘画,扭曲,修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