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向往的境地 当代的表达
向往的境地 当代的表达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9-20

范保文 富春江·绿树屏风

基于多年来描绘江南山水得天独厚的优势,江南山水画派代表人物范保文教授另辟蹊径,分别于2007年金秋与2008年夏末,两赴富春江探索山水的展现方法和生成境界。第一次写生考察是从杭州出发,游历了钱塘江;赴富阳、桐庐,体悟了富春江;至建德,饱览了新安江。第二次写生考察的重点是富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笔者陪同他一路观察,一路写生,一路记录,一路研究。这两次采风,他留下了众多速写,收集了大量素材。当年的黄公望也为收集素材画过许多“速写”,他经常“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为画《富春山居图》,黄公望还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之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范保文的两次写生感受虽不尽相同,但由衷激发了他以多种形式再现富春江新景的宏大计划。其构想的第一阶段是分点再现富春江的代表性景色,如富阳段的鹳山、鹿山,桐庐段的芦茨湾、严子陵、桐君山、天目溪等地,展现这些富于盛名的山水特色。第二阶段是以长卷形式,将由建德,到桐庐、富阳,再至杭州的这条大江两岸的山光水色贯通起来,以形成人们对于富春山水的整体认识。

在创作中,范保文的探索难点主要集中于两处:其一是富春山色的茂密葱郁;其二是富春江水的明澈流变。对于前者,他多年来其实一直在作尝试。前人对于密林的描绘技法他均谙熟于心,但有的过于繁,(如董源、巨然、龚贤)有的过于简(如米芾)。而在色彩上,长期以来的山水画难以突破,传统的水墨、浅绛与大、小青绿都较难将江南山色的茂盛、空气的湿润展现得淋漓尽致。至于酣畅率性地表现江南山色,水、色、墨的有机交融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做,前人均未交出满意答卷。因此,陆俨少认为:“这种满山是树,不见土石的山峦,但因树海的高下蔽亏,还是可以看出高低起伏的崇岩深谷,冈岭崖嶂的。要描绘它,单凭前人遗留下来的方法很不够,还留待我们去创造。”为了刻画郁郁葱葱的漫山竹林、树林,陆俨少改进发展了传统的点法、墨法以求苍翠郁勃的效果,留下了许多探索的作品。在水彩画、速写两大领域均有很高造诣的范保文在这一内容的尝试与研究中,大胆借用水彩画与写意花鸟画中的一些方法,如湿画法,即先上色,再勾写的技法,试图交出具有成效的探索结晶。凭借着对水、色、墨诸元素的娴熟驾驭,结合速写中形成的感性体悟,其笔下的系列富春江山水作品开始脱颖而出,开创了能再现今日富春山水特征的新篇章。在他的笔下,无论是鹳山的郁茂,鹿山的灵秀,还是芦茨湾绝壁的苍劲,严子陵钓台山石与树木的互映,均泼写、勾画得游刃有余,将生机无限的富春山水以清劲淋漓的水色墨韵传达出来。

至于后者,由于富春江水清碧见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清代诗人刘嗣绾诗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为了表现富春江水的明澈与流动,范保文将表现家乡溪流与太湖水面的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一方面,继续保留了以花青画出倒影,再辅以水色烘染的方法,以求清澈明净;另一方面,于局部再勾勒线条以增加流动的感觉,如此,相对的动与静有了精彩组合,使画面更令人神往。而且在取境上,青山点点之中,江水泱泱,宛若明镜,目之所极,开阔通达。另外,由于今日富春江上行进的多是运输沙石与煤炭的机动船,噪音大,还对江水构成污染。所以他在这一系列作品的点景中,仍留恋于昔日借助于风力的帆船与使用橹、桨、篙的渔船,在作品中构成“山峡明镜中,舟浮翠屏间”的美景,这种船影绰绰、渔歌互答的风情也使得人物的活动在自然山水间呈现出一种和谐关系,而且,这种青山绿水的创作与接受也吻合于时下最时尚的对绿色生态环境的要求。

在艺术表现上,范保文富春江系列作品的新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即使在对新景的表现中,他也未满足于如实的刻画。例如,凡是富春江近城之处,两岸建起了大量建筑与道路,在画中他只作了适当表现,因为就人间美景而言,人类若是过多占据,它们也将渐渐不复存在。正是如此,在其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密而贴切,作为艺术家,对当代景象的表现,不应是机械的、表象的,能以自己的艺术特色反映这个时代所向往的境地无疑也是一种出色的表达,在这方面,他为当代画坛做出了积极表率。

关键字:范保文,富春江,山水,国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