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读熊纬书作品有感
读熊纬书作品有感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9-06

杜诗二首-35×70cm

李杜苏黄遇略同,诗文书画具神工;
灵犀一点通今古,恨不能生一代中。<BR>——索居四绝(选一)

鼎鼎百年间,我生略如春燕与秋鸿;
雪泥爪痕几何时,一场大雨失其踪。<BR>——清明三首(选句)

尽管我们不认识熊纬书,但是如果我们读了如上他的诗句,该如何想呢?我想是:《索居四绝(选一)》体现了熊先生的情,一种穿越时空的情思。《清明三首(选句)》体现了熊先生的理,一种洞明世事的哲学化的了悟。如上的诗作都作于他的“文革”期间的下放生涯里,生命意绪的秋凉是不言而喻的。

在熊纬书的贤弟子吕居荣先生向我提起熊先生之前,我对熊先生一无所知。既知熊纬书,又见其画、其书、其诗;油然而生敬意,怅然而若失。茫茫寰宇,忧忧尘世,像熊纬书先生这样的遗贤该有多少?而当我们后人去思量此类人生的个体价值究何所在时,我们将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熊纬书与许多同类人一样:早年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中年参与社会革命,壮年坎坷,晚年落寞,在时代大潮中浮沉而不改其志。寂寞的人生,然而是坎坷丰富的人生,是充沛的人生。当年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见到黄秋园的山水时感慨:世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如今,颜回少见,大师已去。深以为耻的事恐难再见。举目所见,多是寡廉鲜耻,大言不惭,包装、运作、鼓噪比比皆是,斯文早已扫地矣!

熊纬书1912年生于河南商城,解放后供职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并兼南大历史系客座教授。可是,自1970年于1990年的20余年光阴他都是在江苏高邮小城度过的。他的人生轨迹是寂寞以终。唯有笔砚诗画聊作安贫乐道之寄托。他后悔过吗?在风雨如晦的日子,他有感怀二首诗,中有句云:“早年只识清高贵,今日方知权势尊”、“衰龄俯首依滕草,莫炫当年鄙楚秦”。可见,这种自嘲自怜里包孕了多么深沉的苍凉与无奈啊。熊纬书因此而真实地活着。真实,让我们感动。但是,熊纬书的可贵正如古来的遗民雅士逸人一样,他能苦中求乐,甘淡如饴,这种人格自贵,正是我中华民族最令人敬仰的文化精神。齐白石能如此,熊纬书能如此,显隐一如,文化由是以传薪火。熊纬书将他的一怀心事都付与了纸上云烟,然而世事的不平呢,却在他这都付与了云烟,云烟过眼!

《野渡无人山欲暮》 38×68cm

熊纬书的诗情,是林泉高致和复归田园的复合。因此,他的山水画,所吐的胸中块磊尽是苍莽的云山与溪流小桥高士。诗言志,画抒情。他的诗、书、画、无不笼罩着一种苍凉而厚重的气息,那种文化意绪是非常传统的。论者谓其画风多取法范宽、李唐、黄公望、王蒙、石溪、黄宾虹等家,不无道理。此脉雄浑苍莽笔路都在熊纬书笔下有所反映,但我觉得,与其追其水山之祖述,还不如多探其人之心源品性为尤合。前人之所影响,实则在熊纬书笔下,多已作为一种自我意象,这也正是他本人所强调的“师心”——“创造心中的山水”。

熊纬书的山水意象概言之有四:一是苍茫。二是浑厚。三是朴质。四是自然。有此四者,而淳古得焉。其实,这种外粗服内朴厚之中国画,当世已鲜睹矣!像今人已不朴厚不自然不诚笃矣。故我以为在当代艺坛,熊纬书之山水可自立一品,若非参透中国文化玄机者,不足与语黄宾虹。亦不足与语熊纬书。熊纬书之山水,置诸当代山水中,真大方家数,真真实者言,其微茫惨淡,其淋漓兴会,其纯粹自如,足令时人愧赧。因此之故,鄙人愿为之介,以推诸世人眼前,供同好雅玩,以排时风浊气。却道:“天凉好个秋”也!

关键字:熊纬书,山水画,书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