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略论黄格胜的艺术教育思想与对中国画学科建设的价值意义
略论黄格胜的艺术教育思想与对中国画学科建设的价值意义
作者:余永健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10-10-02

四、“写生法”艺术主张和教学模式

“写生法”是黄格胜先生艺术主张最主要也是最突出的特点。黄格胜先生不仅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造型语言、艺术风格,而且经过多年实践升华成为一套成熟的并且能带动中国画教学的写生教学模式。黄格胜先生的这一艺术主张和教学理念形成,可从如下归纳分析出:

(一)、写生法的认识源出

广西拥有独特的地域资源:桂林山水、侗乡苗寨、红土蓝水……秀美的风光、多姿的民族,这是画家取材创作的天赐源泉,“这是每个广西画家必须面对的选择”。他在《回头还画自家山》中说“……放着身边随手可及的桂林山水不画,却跟刘海粟抢画黄山;跟傅抱石抢画三峡;跟张大千抢画长江……且不说能否抢得过,有必要吗?……凡此种种,均成为我的生活经历和营养,壮我心而非乱我心也!正如黄宾虹所说,回头还画自家山。”黄格胜先生这样的认识,不仅是源出对家园、生活、民族的热爱,更是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的文化自觉,缺此,便不会有他领军打造当今轰轰烈烈的“漓江画派”这一文化建设工程。

(二)、写生法在创作上的运用

对黄格胜先生来说,写生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可以说这是他贡献给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和中国画学科教学的独特样式和方法。

黄格胜先生的写生不落一般性收集素材的窠臼,作表层次的描摹,而是化对象为创作主体而交流交融,同时又处处驾驭把握和主导着对写生物象的剪裁、调度和整合,其写生对景创作,因景生情、因景造境,因情生境、情景交融,生动感人,黄格胜先生大量的甚至是里程碑式重要的作品都是在写生中对景创作的现场完成的,它融汇了画家的感情、认识,一气呵成。画家的风格面貌、笔墨水平、精神气质都在写生画面中呈现出来,其难度、高度、力度、深度在全国亦是绝无仅有,其法全国鲜见。这一写生创作方式方法开拓和影响了南方新田园诗意和漓江画派风格面貌的形成。

(三)、写生法在教学上的运用

艺术主张与教学的结合,必须通过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予以实施。黄格胜先生通过《黄格胜山水画写生教程》、《师生写生教学十问答》和由他主持主讲而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山水画写生》落实这一教学方式。将理论主导、课程操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山水画写生》为广西高校艺术类本科唯一获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是对黄格胜先生教学思想的张扬,也是对这一新颖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独特价值的肯定。

黄格胜先生把创作经验升华为艺术主张和教学思想,不仅通过课堂实施,形成桂林中国画学院的一个教学亮点,还形成了漓江画派的主要创作方法。黄格胜先生的写生观、授课法和身体力行创作的大量的写生作品范样,从理论和实践两层面构建了“深化传统、兴化写生、强化创作”的“三化”特色,在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写生教学体系。黄格胜先生独特的对景创作的教学模式,放置在全国美术院校的教改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了黄格胜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以及对中国画学科几个层面建设的突出贡献,作为一个画家在画作上的成就与贡献,已为当今画坛翘楚为世人共识研究;而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家和漓江画派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和对中国画学科发展的理念、方法和创作方式等内容独特、价值不菲却鲜见研究。本文的旨意在于当我们把黄格胜先生的贡献纳入艺术教育教学领域去建设发展时,将其内容加以组织,构建体系,使之能有效地适合于教育对象,促进“由情入道”、“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的结合,其意义将为中国画学科发展拓出一条新的路径来。

黄格胜,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广西政协副主席、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 

文章作者简介

余永健,教授,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黄格胜,艺术教育,思想,国画,价值,意义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