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中国当代艺术:解读威尼斯的中国密码
中国当代艺术:解读威尼斯的中国密码
作者:    来源:每日新报    日期:2009-06-10

日前,第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正式在意大利威尼斯开幕。这个将持续到11月份的展览,也是中国以国家馆的形式第三度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亮相。今年威尼斯双年展被媒体热炒的话题是“中国当代艺术F4”重聚威尼斯。在全球经济环境中备受低迷形势困扰的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已经摆脱了“天价做局”的浮躁,在清冷的心态中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人文反思?对当代艺术的不同评判是否曾使中国的当代艺术走上了一条畸形发展的捷径?中国当代艺术是否还能引起国际艺术收藏机构的重视?这一切的答案都将慢慢展开。

以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上最吸引眼球的“中国当代艺术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来说,国际大展上崭露头角成就了他们目前的地位。向马可·波罗这位最早来到中国,并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意大利人致敬,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的主题活动是“给马可·波罗的礼物”。

这个主题馆由威尼斯国际大学邀请中国艺术家前往布展,其中江南园林的部分会在双年展后保留,成为永久性质的“中国园”。

方力钧</STRONG>

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献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展览上,他用3幅油画构成了一个寓言:他将看上去很讲究的画框安放在灰色的墙上,美好的可能性似乎呈现在画框里。可是,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美好的东西也许是烟云般的不确定,生命力倒有些像那些细菌与昆虫,他们恒定地存在着,如此而已。无论是那些匍匐前进的小人,还是绘画中的象征,艺术家暗示了冲突、对立以及矛盾的现实终究要随着时间消散。

王广义</STRONG>

一开始以《大批判》系列作品闻名的王广义,今年在威尼斯选择了12幅郎世宁的圆明园设计图,放在类似废墟的空间里,试图通过营造一个象征性的历史现场,让马可·波罗的后人理解历史与文化的复杂。他希望通过还原历史的现场,让马可·波罗的后人理解到历史与文化的复杂性,在这个现场里,对历史的感伤、对灾难的反省以及对充满悲剧的时间的缅怀,都成为今天的问题。

张晓刚</STRONG>

今年的威尼斯,张晓刚带来了3件在不锈钢材料上的大幅绘画。他的书写和图像来自对历史的阅读和象征性陈述。他借用那个被翻译与诠释了无数次的“游记”内容,试图让自己成为马可·波罗,与历史对话。

岳敏君</STRONG>

岳敏君将中国传统园林看成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迷宫,艺术家不仅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画家的作品图像内容放进自己的迷宫里,也用他们的名字作为作品的标题,这些中国艺术家并不为西方观众所熟悉,可是,他们与中国艺术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岳敏君说,“这些艺术家均未参加过类似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国际展览,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圆他们一个梦想,虚幻的梦想。”

关于

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并与德国卡赛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被喻为艺术界的奥斯卡盛会。

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世界各国的当代艺术。为世人所熟知的威尼斯电影节其实就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

1895年4月30日,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吸引了两万多名参观者,反响十分强烈。

关键字:当代艺术,威尼斯双年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