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名家“特型书画”之“写生习作类”造假成品辨识
名家“特型书画”之“写生习作类”造假成品辨识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8-30

如同传统书法有真、草、篆、隶四种体例(或称书体)的区别,中国画习惯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科系。平时,书画名家们除了有既定的专攻科目去创作完整的作品外,还要为了创作或教授学生作些算不上严格意义上作品的“写生习作类”画稿。如人物画家通常会多多少少画些或全身或半身或肖像人像习作;山水画家外出采风时往往要画些对景写生的风景小品;花鸟画家也多数都画过或动物或花卉的白描写生草图等。上述这些“习作写生类”画作虽不会多,但社会上毕竟有不少人都会认同于“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原则”,会有某些收藏人专门冲着这类画作的独特和稀有性而购藏。到头来可能性较大的是那些人根本就从未或较少见过真实的拟收藏对象,眼中毫无标准或标准不明确,结果上当受骗者众多。

“写生习作类”画作不是创作意义上的完整作品,它画面中笔墨章法较简单,也谈不上艺术境界思想性这些,故伪造起来显得更加容易。如找现成物做母本的“绝对克隆”、“相对克隆”及不找母本的“仿制”手法甚至于作伪者真的通过写生都可以造出许多赝品并让它们“像”。

记得30多年前,本人在学画初期,就曾阅读过海派人物画家方增先撰写的《怎样画水墨人物画》一书,我对书中所撰述内容与插图至今记忆犹新。图(1)是该著作中配合行文而登载的一件人物画“写生习作类”作品,想不到这么一件笔墨生动造型传神的画作,在近期被以“相对克隆”方式复制成图(2)并先后数次入拍于南方的几家某拍卖行,最终被一位不明真相的人购去收藏了。表面上看图(1)和图(2)确较相似,待仔细观察可发现后者在艺术质量与笔墨生动性上尚与前者存在一些差距。如图(2)中的笔墨相对僵滞、生硬些,个别处模仿的笔墨迹象较明显,画的总体韵致不如图(1)协调完美,这正所谓“相形见绌”。

要辨识“写生习作类”的赝品,建议先看当局作品整体与局部笔墨以及造型状态的艺术质量和自然度如何,要是某成品笔势的运行与点、线与块面搭配得欠妥贴与生动,即意味着作画者的艺功不到家,成品就不可能是真迹;其次是要花点时间去专门了解署名的当局名家该类型作品的基本面貌及存世与流通量情况,因每一位名家的艺术创作习惯与教学背景各不相同,只有见得多,才能使判断把握增大;最后对有款识(此类真迹与伪作有不少是没有款识的)的待鉴定画作要认真审读其款识,若是名家亲笔,即使只随意书写几个小字也一定会自然得体,与画的笔线能相互印证;而伪作中的款识多半显得拘谨而别扭,现再看一眼图(2)上的款识便是如此。

关键字:造假,赝品,作伪,鉴定,书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