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张尕: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强强联合
张尕: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强强联合
作者:东方艺术·大家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日期:2011-12-26

近20年以来,由数字媒体技术影响催生出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发展成为当代艺术中一股独立的新锐力量。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成熟不仅影响着新媒体艺术家从媒体角度切入,建立更为深广创作维度,还影响着一批专业的新媒体艺术策展人的成长和发展。张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

张尕80年代末留学于柏林艺术大学,并于90年代初继续就读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90年代初开始他以艺术家的身份接触当时刚刚产生的新媒体艺术。由于新媒体艺术在当时处于尚无定论的萌芽状态,张尕一方面自行研究影响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各种新技术、新理论,建立自己的创作思维系统,另一方面,他为整个新媒体艺术在可长久探讨的理论层面上的发展而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工作,包括90年代末组织了纽约第一个有关新媒体艺术的大型论坛《连接与超越》。后来,张尕便逐渐将自己的工作重心由个人创作转向了新媒体艺术策展。在美国的策展经历导致他2003年以后在国内的一系列展览策划项目,他先后以艺术总监及策展人的身份策划了由清华大学以及中华世纪坛主办的2004、2005、2006年的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鲁晓波教授合作),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延展生命:媒体中国2011”、“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张尕目前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帕森斯艺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科学中心媒体实验室主任,也是许多国际评审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成员,其中包括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金尼卡奖和VIDA奖等。

艺术家出身的张尕,一直将策展工作视为另一层面的创作,每策划一个展览都试图将他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以最明确的方式呈现出来,展览主题概念与内部逻辑清晰完整。不仅如此,张尕还像艺术家一样将他创造的理念不断进行延续和发展,并通过阶段性的展览将不同时期的思考研究成果体现出来。如此一来,自然会有人质疑这位“强势”策展人与艺术家们的合作关系。事实上,有过创作经验的张尕往往能够很好地理解并预见什么样的艺术家能够带来真正有深度和力量的艺术作品。策划过多次大规模国际新媒体艺术展的他,与优秀的艺术家之间更像是“英雄相惜”,因此能够很好地通过展览与艺术家“强强联合”。

记者:作为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策展人,您看到这20年来新媒体艺术的策展有怎样的变化呢?

张尕:新媒体艺术是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的艺术类型,经历还比较短,作为当代艺术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特殊的、年轻的领域,所以它开始的发展状况呈现相对是自发的、盲动的状况,后来逐渐向系统化过渡,可能也是一个必然的经历。我想这也是所有新生的艺术形态共有的模式,比如录像艺术是在经过了20多年的实践后才被艺术系统所接纳。再似如,从50年代就以Fluxus (激浪派) 以及Hanppening(偶发艺术)等形式深刻影响当代艺术发展的行为艺术,直到最近一两年才以古根海姆博物馆的Tino Sehgal个展以及Marina Abramovic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回顾展,正式被博物馆列为经典,开始了姗姗来迟的“体验艺术的转折”(the Experiential Turn)。

记者:如果说新媒体艺术与其他当代艺术在策展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上是差不多的,那么在具体的策展工作中应该会有一些差别吧?

张尕:是的,我想从方法论上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对于我来说,媒体艺术所关注的问题则在很大层面上是偏离当代艺术所规范的思考逻辑的。德国媒体理论家费里得里希·科特勒(Friedrich Kittler)说过:“我们生存的空间不再是由石头,植物及动物组成的世界,而变成由硬件,软件和湿件(生物科技)构成的不再神圣的三位一体。”新媒体艺术为我们重新认识人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构成认知的基本前提)、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不同的视野。由此,媒体艺术必然将它的触角延伸至超越以人本主义为道德基础的当代艺术对社会,文化及政治的解读和批评。其次,媒体艺术策展人须对多种类型的科学与技术有相当的了解,因为这是构成媒体艺术的形式语言。同时,新媒体艺术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视觉艺术,而是一种将我们的整个感知范围列入探索的领域,就多样生命形态赖以存在和维持的生态环境,技术条件下延伸的身体空间以及由媒介所形成的人类氛围及其与自然与文化间的关系提出问题的合成艺术。

记者:而且随着技术更新也要不断的学习。

张尕:对。是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任何人都需要自我更新,而新媒体策展人的自我更新所涉及的范畴除了文化领域之外,也包括影响当代社会认知的各种技术层面,范围非常广。通常我们说某一个文化圈子,都有某一个既定的文化范畴,但媒体艺术的范畴就相对大很多了,它所涉及到的不是简单的常识里说的文化范畴,而是不断要超越既定的文化范畴的框架和艺术形式。

记者:通常一个展览的实现,最开始的发生契机是怎样的?

张尕:展览最初构思是策展人对文化思考的结果。但展览的具体化则是一个漫长的修正和更新的过程,最后形成一个方案。然后与展览组织方沟通。对于我来讲,做艺术展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过展览来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要在合适的场合、以合适的形式提出。从这里出发,我会去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

对于新媒体艺术展,在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就是以一种艺术节的方式出现,往往缺乏一种完整的构思和学术上的系统,“景观性”有时要多于学术性。艺术节发生的地点一般是在大的库房、工厂区等,很少在正式的美术场馆举办,这样就产生了一些随机性和不规范性的特点。较符合美术馆形态的可以说是德国的ZKM(位于德国卡尔兹卢尔,国际最大的媒体艺术中心)。而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发展之中,空间很大。因此当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邀请我为2008年奥运文化项目的大型新媒体展策展时,我们相互间能够对展览产生共同的预期。范迪安先生本人作为职业策展人,对我的策展思路和工作方法都很理解。这也是前后两个大展都能成功完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字:张尕,策展人,艺术家,联合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