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扎根生活的“运河史画”
扎根生活的“运河史画”
作者: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09-08-03

吴理人 拱宸怀古 中国画

审视吴理人的运河风俗画,我觉得他既是在“画史”,其创作又是“史画”。吴理人以儒家情怀为本,以运河为题材,借助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已消失的时代以及正在变化的时代中的运河。

运河,见证了一部中国社会千年历史变迁史,运河两岸的史迹掌故以及景观、氛围,构成了一个颇为庞大的历史文化群落。因水而兴运,缘运而聚商,倚商而成市,随市而显貌,貌以时迁。吴理人的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来观照吴理人的中国画作品,我们会强烈感受到其中透显出厚重的对民族特色和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忧患保护意识,这使得他的作品与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发生了重要关联。吴理人一方面利用他二十年前就收集创作的写生稿,另一方面多次沿运河北上,有时是一叶孤舟、有时一个帆布包加速写本步行。通过真实、深刻地观察、了解运河两岸的历史状况,一种深切博大的情怀贯穿于创作之中。

吴理人的艺术创作题材是在运河两岸择河而居、遇水而生的生活方式下,逐渐形成的代表性风景、民居以及风土人情。如运河边楼和塔,它们中的许多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如通州的《燃灯舍利塔》(运河北端的标志)、杭州的《白塔》(运河南端的标志)、湖州《飞英塔》、淮安的《奎星塔》、《文笔塔》、聊城的《光岳楼》、临清的《舍利塔》等等,民居如徐州的《窑湾的老街》、杭州的《小河孵坊》、嘉兴的《秀水兜》、淮安的《窦娥巷》、湖州的《衣裳街》、《酒坊巷》、无锡的《高城墩》。人物则基本上是终年劳累在运河上,以运河为生的商人和劳工,这一系列景象,体现了运河流动的文化,显示出了不同时代的风貌特征。

运河的民俗文化大隐于市,兼容并蓄,因为它的源远流长,又形成各地独特的文化。在吴理人的“童年追忆”系列运河《河埠头》作品中,描绘出了一幅感人而又真实的历史图景:画作中有那些生活在运河边上洗衣服的女人们,那书卷气十足的母亲和衣衫单薄的妹妹正吃力地抬着工厂里擦机器的“油纱头”……画家将作品笼罩在沉郁的气氛中,但又透显出深邃的情感追求,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原因在于,它表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精神:天道永恒。个体的生命与价值融入永恒的天道,个人也就可以获得某种永恒。个体生命在超越中得到归宿,又往往需要在“艰苦”中完成。吴理人在作品中,通过运河风景、人物展示,尽情地颂扬了这种坚韧精神。而因为有了运河人家生活气息的铺垫,画家的情感抒发获得了审美性的超越,蕴含着长歌当哭的激越情绪。

吴理人作品中的人情并不仅限于亲情,而是扩展了开来。《拱宸怀古》、《清河坊四拐角》、《茶馆》、《洋关》、《坚匏别墅》、《鼓楼》、《元宝街》等作品,就是化小情于大情之中的代表作。的确,这是对普通人事的描绘,但在其中,人们更加容易趋向心灵的家园。为重现已不被人们重视、即将消逝的历史文化,画家融合中西绘画法,讲叙运河特有的社会风俗、建筑风貌和地域特色,以及这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母亲”河的包容品格,尽显出其沉郁深沉之美。

对人民深切的爱,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关注,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吴理人把这种基本精神深深地沉积到他的画作中,所以他的作品才得以能够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处,才有着恒久的魅力。如《夹城夜月》,李白《静夜思》的诗意跃然纸上,但画面所展现的,又并不是一般的对故乡的思念,在运河背景的映衬下,这种思念演绎成了被放逐的孤舟对精神家园的渴求。运河啊!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里面有民族的魂、民族的根!

关键字:吴理人,艺术创作,运河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