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画外之音
画外之音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2-02

“画中有话”策展人李颖让我就这次展览说几句话,因为多年的友谊和对她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的敬意,未加思索就应承下来。写小说可以一日万言的我,面对着这十五位艺术家的作品,虽然思绪纷纭,但却理屈词穷。说什么,怎么说,对于一个绘画与造型艺术的门外汉,确实是一个问题。其实,许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不言传又无法交流,即便抽象如音乐,也不得不借助语言的阐释,这是艺术创作与接受领域的一个普遍的困境。因此,请允许我从一个外行的角度,说一些粗浅的感受。

我想,当这十五位艺术家,拿起他们的画笔——不仅仅是画笔——把他们的构思付诸画布或其它载体时,这作品在他的心中,已经栩栩如生了。当然不排除在创作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和神来之笔,但为什么要创作这件作品的意图,大概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吧。

专业的艺术欣赏者,面对着一件作品,也许会首先从技术或者技巧的角度来分析,但我或者像我一样的门外汉,面对着一件艺术作品时,大都会试图去追寻创作者的想法——他想表达什么?他要告诉我们什么?然后我们便感受,便思索,便得出一个明晰或者模糊的结论,我们自以为这便是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其实,我们的结论是建立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的,我们由这件作品所生发的联想,与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我们的结论与创作者的意图也许一致,也许南辕北辙。其实,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并不一定能将自己的意图条分缕析地诉诸语言,而欣赏者也不必过多地考虑作者的意图,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观赏者从作品中读出的话,与创作者想表达的话是一致的,这会让创作者感受到幸遇知音的欣喜;但这并不应该是创作者期盼的境界。如果观赏者从作品中读出了创作者并没有想到的话,而且这些话也能说服创作者,那这就是真正的佳境。

我想,一件好的美术作品,如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有丰富的内涵,为不同的读者和观众,提供广阔的阐释空间。如同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面对着同一件艺术品,不同的观众会得到甚至完全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个观众,在不同的时期来看同一件作品,也会有感受上的差别。

如何创作出这样的具有丰富阐释性、可以超越时代的作品,是各种艺术行当的艺术家面临着的共同问题。我觉得,入选这次展览的十五位创作者,都是有这种自觉追求的艺术家。他们都试图将自身经验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都试图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丰富的象征意义,具有更多的画中之话与画外之音;他们都试图表达对这个时代的看法和感受:困惑、忧虑、迷茫、痛苦、孤独、冷漠、同情、怜悯、当然更重要的还有爱……他们将种种感觉,用梦幻的方式或者变形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或者怪诞的手法,用拼贴的手段或者杂交的手段,总之是用技术的艺术或艺术的技术表现出来,成就了一件件可以让人伫足之前、浮想联翩而又感慨万端的作品。

丰富的个性展示构成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的多样性,而这些丰富的个性展示中,又包涵着一个时代的共同语码,这大约也是艺术品走向大众的哲学基础。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对这次入展的作品逐一地评头论足,但我可以说,这十五位艺术家是个性鲜明的,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维向度和空间,他们在发现社会生活中的荒诞和病态时,同时发现了人的价值;他们对这个社会进行冷嘲和热讽时,同时表达了他们对人的尊重和对自由的热爱。在他们这里,对自我的批评就是对社会的批评,而对社会的批判里,也包含着对自身的毫不留情的剖析。他们的工作的意义,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彰显出来。

2008年11月

关键字:画中有话,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