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只画人物的劳特累克
只画人物的劳特累克
作者:    来源:美术周刊    日期:2009-01-09


油画《在红磨坊》,现被马克雷尼收藏

19世纪最后30年间,法国出现了一位年轻的画家,他的画处处描绘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巴黎娱乐场所,却不含任何主观批判与品评;他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却又背离了印象派的原则;他的线条自由流畅,形象充满漫画感,色彩简约清晰,却反映出他畸形的人生观。这些正是劳特累克独具一格的艺术个性,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劳特累克,原名亨利·玛丽·雷蒙·德图卢兹·劳特累克·蒙法,1864年生于法国阿尔比,是查理大帝时代闻名的图卢兹伯爵和劳特累克子爵两个贵族的后裔。少年时的一次意外,造成他身体残疾。1872年,劳特累克在巴黎丰塔纳公立中学学习期间爱上了绘画,1882年,他进入巴黎博纳画室学习。在巴黎学画时他结识了贝尔纳和凡·高,并受到德加作品的启发,开始热衷于素描。1884年,劳特累克结识了酒吧老板布吕安,为其画了很多广告画。1885年,劳特累克与凡·高相处,并在蒙玛特建立起自己的画室。他崇拜德加,热衷素描,一度对高更的装饰性线条和平涂色彩感兴趣,但他比高更强烈,不久就把自己学到的一切加以改造,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里还有杜米埃的影响。

在劳特累克的画作世界里,充分展露出他对生活环境的浓厚情感。蒙玛特的街道、俱乐部、咖啡馆等他所熟悉的环境,都成为他作画的主题;过往的行人或醉汉,都是经常出现在他作品中的人物,甚至有相同人物多次登场的特点。有着可爱鼻子、带黑手套的依薇特·吉拜尔,以及优雅的舞娘瓦拉顿都是劳特累克的最爱。他以这些人物为题材,并在画中融入幽默及温暖。在幽默的外表之下,对于生活的郁闷和绝望也都表露无遗。劳特累克对人生不抱任何幻想,尽管这样的心情充分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却不会给人冷冰无情的感觉。

自1887年起,劳特累克开始定期参加在巴黎和布鲁塞尔举行的“二十人展”。1891年,他的广告、海报画以及彩色版画受到世人赏识,并于1893年在巴黎举行了个人画展。

劳特累克的艺术真正辉煌时期是在巴黎蒙玛特居住的日子,那里是个新兴的娱乐区。他经常手里拿着一支画笔,怀着一个画家的激情和一颗对形式美敏感的心,出入舞场等会所,观察和描绘人们的生活、姿态和形象,并非有意识地揭露着什么。他的旷世之作《在红磨坊》和《在会客室内》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劳特累克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诙谐的手法来描绘刚开幕的红磨坊舞会,画中欢悦的色彩和情景,充分地表达出当时巴黎社交界的华丽气氛,以及蒙玛特的崭新面貌和高级夜总会的热闹场景。虽然画面的色彩近于荒谬,人物也都显得十分粗糙。但劳特累克用他特定的方法来捕捉这些人物。

1895年,劳特累克厌烦了户外生活,开始经常出入法兰西喜剧院、歌剧院、勒弗勒剧院、文艺复兴剧院以及最有名的代里埃德剧院等高级戏剧场所,《玛塞儿·兰德》和《梅·贝莉福小姐》即是他当时完成的杰作。此外,他还为兰德的速写整理了一套石版画。1896年,劳特累克举行第二次画展,并游历荷兰与西班牙。描绘演员在考核时的表演情景——《胜利通过》就是在此期间创作的。

劳特累克是一位完全独立的画家,他从来不收学生。人物是他唯一的作画题材。他的画法习惯把模特儿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给予任何阴影的笼罩,他只对人感到好奇。对他来说光线只有照明作用。他创造了一种理想的冷光,这使他能去发掘人的形象,从中获得深刻的秘密。

劳特累克最后虽带着病痛结束生命,但在他昙花一现的岁月里,却留下为数甚多的作品供世人欣赏。据记载,有油画737幅、水彩275幅、版画(含石版画)369幅、素描约5000幅。在短短的15年绘画生涯中,能留下这么丰富的作品,确实令人惊讶。

关键字:劳特累克,油画,人物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