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2009张逸斌:当沉睡者苏醒时
2009张逸斌:当沉睡者苏醒时
作者:劳尔.扎穆迪奥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0-09-10

奥德赛
股票单据报纸、油墨、 丙烯在画布上
200 x 250cm

人生在世,怎能不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尽管他的笔下有鲜花与艳丽的颜色。

——格哈德•里希特

总有些科幻故事为人所淡忘,H.G.威尔斯(H.G.Wells)的《当沉睡者苏醒时》(The Sleeper Awakes , 1910)即是一个典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部作品写于他最著名的《星际战争》(War of the Worlds ,1897)发表不久。后者描写了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场面,而“入侵文学”也相继诞生。后来,出现了大量关于这部作品的解读,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与政治情境,影射了大英帝国对印度、现今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共和国、缅甸的部分地区和西非的部分地区的统治。《当沉睡者苏醒时》描写了火星人对英国的进攻,一些学者认为,这象征着被殖民的有色人种回到了帝国的土地。这种解读并非牵强附会,因为威尔斯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并且对君主的统治嗤之以鼻,对于英国的殖民活动持批判态度。

当时的科幻并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对于那些不可能的事情进行想象。这些作家设想过在其他星球旅行,探索其他的生命形式,并与他们进行交流,无论这些生物是友好的还是充满敌意的,也无论他们是否比人类高级。同时,这些故事也探索了多维度存在的可能性。这些令人难忘的作品无论是以文学作品还是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都影射了当时的政治问题,或者涉及到那些形而上的哲学问题,例如心灵与身体的本质,以及自由意志等等。《当沉睡者苏醒时》似乎也表现了一些其他的元素,例如20世纪早期西方混乱的经济和政治历史。但这一切却呈现为光怪陆离的描写,小说往往以人类的未来作为素材,但实则涉及到经济垄断的兴起、银行工业向国际市场的扩张、现代工业的发展、佛洛伊德对于无意识的发现,以及欧洲现代性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但现代性对于西方的经济也有着负面的作用,尼采式的“权力意志”在随后的一些年表现为英美的“大萧条”。

《当沉睡者苏醒时》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位名叫格拉汉姆的男子展开,他在1897年的伦敦坠入长眠,一睡就是203年。二百多年的银行复利使格拉汉姆成为富翁。但是那些管理他资产的人所惊恐的却不仅仅是他的苏醒。其实,那些所谓的金融卫士或者信托公司已经利用他的财富资助了一种政府式的世界秩序。当“沉睡者苏醒”的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全国都感到了阵阵不安和焦躁。因为长达两个世纪的沉眠为格拉汉姆幻影般的存在戴上了神秘的光环,使他成为了一个超然于尘世的人。

在展览《当沉睡者苏醒时》中,张逸斌采用了威尔斯的叙事方式,以多重方式表达了当代全球化的问题。张逸斌的艺术解读并不等同于威尔斯故事的视觉版,而且展览中的这些作品也并非得益于这部科幻杰作的启发(尽管这部作品一度被人们所忽视)。尽管本次展览的作品也曾在其他场合出现过,但在此处,这些作品却吸收了威尔斯的科幻故事,并且将这个故事放在当代全球性灾难的语境中进行处理,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财政危机、跨国公司的破产、一些利益集团出于自己的目的,以政治手段对民主进行的抹煞,以及科学技术的狂飙式发展,等等。但是更具魅力,也更能体现张逸斌的艺术才华的,不仅仅是对威尔斯的叙事方式的采用,更是其构成作品的形式策略。对于一个画家而言,将技法与作品的物质性当作所指而非能指绝非易事。换言之,一幅作品的意义或其所指是由颜色、构图等因素构成的,而这些艺术要素又是能指的集合体。这也意味着这些事物凝结在作品中来传达意义,却并不是意义本身。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特别是对于一个画家而言,能够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挑战。以下几个简要的例子能够说明张逸斌的艺术作品的形式与观念的复杂性。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字:张逸斌,当沉睡者苏醒时,全球化,其他画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