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小城镇当有博物馆
小城镇当有博物馆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0-09-06

收藏是一种文化。现如今,大中城市各色各样的博物馆把收藏的文化价值展现出来,民间个人收藏也越来越活跃。不过,久居农村的我很少有机会去大中城市旅游,也难得欣赏个人收藏,特别希望小城镇也能有些博物馆,多接受一点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我国新增的博物馆很多,由于推出免费开放措施,各地博物馆出现“爆棚”现象,所以就有人认为已经形成了“博物馆热”。但是,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仍然太少,而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包括县城在内的大多数小城镇,几乎不存在博物馆。这些地方的文物,都藏在何处?

常见的一些地方“概况”中,称县城以及乡镇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在哪里?除了学校、书店、图书馆,还有什么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即便10万人口的县城,虽然随处可见“文明单位”镀金招牌,却很少有一处挂“博物馆”牌子的大门。据了解,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10万人口的城市博物馆不止一二处,人们把博物馆当作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举办社会活动和演说,博物馆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10万人口的县城总该拥有一所博物馆。

小城镇的普通民众想进一次博物馆并非易事。因为很多小城镇没有博物馆,当地一些文物或者被大中城市的博物馆收藏,或者锁在库房里,致使本地文化遗产不为本地人所了解。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稀有“遗产”,脱离了地方文化生活,与大众文化无缘,当地人又如何会为本地曾经的优秀文化而骄傲呢?

这些年,各地为了各种利益,千方百计甚至无中生有地“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但对当地群众而言,不过是一堆华而不实的宣传文字,没有多少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东西,对外地人来说,更是虚无缥缈,只叫人看到膨胀的欲望,无法领悟文化的内涵。没有来自历史的实物,不能亲密接触,不能身临其境,所谓的文化熏陶其实是画饼充饥,还不如望梅止渴,又叫人如何感受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

一些小城镇热衷大搞空洞的形象工程,却忽视博物馆建设,不重视文物收藏,也足以反映出当地对历史、对文化的真正态度——不以为然,这恐怕也是文物不断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博物馆的积极引导,人们对收藏文物的价值认识便可能模糊,便可能不珍惜地方文物。上世纪70年代,我村村民曾经在一所学校附近挖出一座古墓,发现了很多竹简。但是,没人想到向上级汇报,被人当柴火烧了!真叫人心痛!几年前,村里砖窑取土,挖出一口古井,当时就被毁了一半,我到现场捡了一片瓦块,拿到县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我是汉代的水井壁,似乎那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究竟有多少中国人在乎自己身边的文物?

据我所知,一些县城也保存有文物,但都不对外开放,也没有能力向民间征集文物,民众即使愿意捐赠,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所以,希望在小城镇建设博物馆。

关键字:博物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