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筑巢,“放养”艺术
筑巢,“放养”艺术
作者:刘瑜    来源:《深圳商报》    日期:2011-01-26

红色的光影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在高速公路上骑毛驴

罗旭从小城走来,上世纪80年代,他的早期作品被雕塑大师钱绍武先生看中,曾师从钱绍武在北京专门学习了一年,之后便回到云南。他认为大都市之于他,只是一个大购物商场,“不是我冬眠和春季采食的地方,都市的感觉太像高速公路,可以快速到达你的目的地,而我却喜欢骑着毛驴四处走走。”

选择在高速公路上骑毛驴,无疑与主流显得背道而驰。罗旭的艺术作品经常被形容成“门外艺术家”的作品——自学成才、天真幼稚、博学多闻。在策展人叶永青看来,或许正因为没有受到系统的院校教育,罗旭的作品才得以突破陈规束缚,让个人的想像力得到极大发挥。

“我并不想刻意地创造惊世骇俗。如果我想刻意地去实现它,那将远离我的轨迹”。对于当代艺术,罗旭的观点是,如今的艺术正像雨季原野上的花,没有哪一枝能自傲地称为“独一无二”,只有在这片原野的对比中,它才是黄的或蓝的——才会灿烂。

现场观展

“我是一只蝌蚪”

华·美术馆门外的水池里,这几天不经意地“盛”开出几朵硕大的不锈钢铸造的马蹄莲,衬着美术馆蜂巢般的外形,在冬日泛出冷冷的金属光泽。这件作品就出自传奇人物罗旭之手。5年之前,其同类作品已被深圳美术馆收藏。

从云南小城弥勒走来的罗旭,站在人前看似农民,很难将遍布华·美术馆三层楼的那些造型夸张、风格怪诞的各类作品与他本人相联系。此次展览呈现的是罗旭的系列新作《城市蝌蚪》,以及其从事艺术创作十余年来的建筑、绘画、雕塑、装置近两百件作品,同时,以影像、文献等方式还原罗旭在自建的“土著巢”里特立独行的生活和创作状态。

走进美术馆的一楼,犹如置身于一个“钢铁城市”,巨大的亦装置亦雕塑的作品一律采用不锈钢制做,而且布满了蝌蚪的镂空符号,配以红色或蓝色的声光变化,营造出一派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世界。有位参观者说,超出了自己以往的观展经验,就像来到了一个海底世界。

蝌蚪就像一个隐喻,代表了现实中无数鲜活的个体,“我,是其中一只蝌蚪”,罗旭说,小蝌蚪,有形而又无形,为万物生命之源,无处不在。

二楼有把不锈钢的椅子,是罗旭的日常所用之物,近看原为人体造型——“两手”后撑,“两脚”曲立,上身则为椅背,椅座为浑圆的臀部曲线。垂立的双手上戴着连串的镯子,而双脚则穿着精致的高跟鞋。

三楼有幅大尺幅的油画,名为《庄稼地》。火红的庄稼,地头一角绿色的小老头叨着烟斗。罗旭不反对这老头没准画的就是自己,他有个说法,“我是云南这块土地上的一颗种子,这块土地上的种子只有在这块土地上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迷恋这块土地,这是我的家。”

几年前,罗旭在画布上创作《公鸡时代》系列作品。他在自家院里养了两只公鸡,一只比一只毛光水滑,啼鸣清脆,毛发火一般红,走起来昂头翘屁股,“哥俩”常无故打斗,有时为争霸一只小母鸡,有时为独占一只小虫,两败俱伤……

上一页  1 2 
关键字:罗旭,华·美术馆,当代艺术,艺术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