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艺术人物 > 客串浙博讲解员 陈丹青给“80后”讲述红色记忆
客串浙博讲解员 陈丹青给“80后”讲述红色记忆
作者:    来源:浙江在线    日期:2009-05-19

他语调温和,却字字沉重,他用自己的回忆再一次提醒年轻人,记忆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是如此重要——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晚上在西湖美术馆展出的《红色记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油画经典作品展》中,陈丹青低调地坐在木凳上,以一个讲解员的身份,对着众多“80后”年轻人,诉说了两个小时的红色记忆。

“我当年的最高理想就是画这些画。我从内心里非常尊重这批画,因为我跟随着他们长大。在成长中引领我走上绘画道路,立志成为一个油画家的,就是这个房子里的作者。”

台下多数是“80后”,虽然经历截然不同,但他们却被陈丹青的诚恳所感动。

他说当年这些画是他魂牵梦萦的理想

在一个画展里为大家现场做讲解,陈丹青说这样的事情他是“头一遭”,所以很想试试看。“我看了藏品和场地,觉得非常超现实——外面是西湖,我肚子里是西湖醋鱼,但展厅里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番话把大家都逗乐了,但事实上陈丹青深有寓意,因为前来听讲的大多是“80后”年轻人,他看到了这些作品与这些观众的距离——那正是时代和记忆的距离。“你们未必知道那个岁月的文艺形态,而我的讲解可以为这一部历史提供一些质感。”

在画展中,有多幅何孔德先生参与绘画的作品,这是陈丹青“永生难忘的记忆”。1972年有了首届全国美展,其中就有我儿时非常崇拜的何孔德先生,他的《古田会议》是展览中最重要的一幅油画。当时我才19岁,一想起他就发抖,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他。”

“我到处打听,问能够在北京看到这幅画的人,《古田会议》是怎么画的?画面是怎么样的?”可是陈丹青根本没有资格去北京看美展,“那时候没有私人旅行,去北京要有单位开证明。但我是知青,连户口也没有。陈丹青真的能去北京看美展,却是两年后的事了:“那时候我已经在江西省美术馆,那年我21岁,永生难忘。”

他说现在这些记忆都与年轻人有关</B>

在讲解中,陈丹青很多次问:“当年的我,就相当于今天的‘90后’,那么崇拜。但今天的孩子看到这些可能没有什么感受。我很想知道,对于‘90后’的孩子,到展厅来看这些作品和在家里打电脑游戏,哪一个更激动?”

现场,一位“80后”坦诚地说:“我们也很熟悉其中的一些作品,但却没法被感动,因为那时距离我们太远。

这时候,他告诉众多的年轻人,“今天我看这些绘画还有一种感慨,就是绘画还有一种功能——只要这幅画在,你有一天把它拿出来,它都会告诉你(那时的故事),它自己会告诉你,其实用不着我这个讲解员在这里说。红色年代的很多歌你不知道,很多文学也不知道,很多话剧不再上演了,反而画留下了。今天,这些画趁着建国六十周年拿出来挂一挂,你们一下就看到了。”

最后,他说:“我相信有些历史你不去讲他,就会真的像没有过一样。但问题是所有这些历史都跟你们有关系。”

关键字:陈丹青,红色记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