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外滩”+“灰·尘”:三水和庞海龙的作品阐释
“外滩”+“灰·尘”:三水和庞海龙的作品阐释
作者:马琳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10-23

2011年10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举办的三水、庞海龙的双个展,是两位年轻艺术家的新作。三水的影像作品以上海外滩建筑为对象,为我们呈现了外滩在2050年即将被淹没的景象。庞海龙的雕塑作品以现成品、灰尘为对象,演绎了弃物和灰尘之间的共通关系。当代艺术作品中如何表达观念,如何超越宏大而抽象的叙事,如何在形式主义的表达中体现个人精神,是这个展览要讨论的话题。

外滩1号甲 艺术微喷 尺寸可变 2010

“外滩”

《外滩》系列是三水于2008年开始创作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系列观念摄影及影像作品,其中《外滩》观念摄影作品共汇集了24座外滩标志性建筑。在这组作品中,三水以独特的视角,为观众描述了一幅幅灾难性的画面——预演了在不远的将来,上海外滩即将被淹没的瞬间景象。只是这灾难的呈现不是狂风暴雨式的,也不是惊涛骇浪式的,而是以一种平静的、灰色的、忧郁的方式来呈现。

在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的进程中,在1990年代,以摆拍中国符号的观念摄影曾一度非常流行,这是因为中国符号的照片往往能够到国外去展览,也容易引起西方藏家的兴趣。三水的摄影作品,并没有以摆拍中国符号为能事,当然也没有采用纪实手法的观念摄影,而是以形式主义的手法来进行他的面向社会环境问题的观念表达。这意味着三水的作品出现了转向,从关注个人精神的表达转移到对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的关注。

创作《外滩》这组作品的背景起源于三水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早在几年前联合国就曾经发布一份报告,声称世界正处在巨大灾难的边缘,包括纽约、孟买、上海在内的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淹没。面对这一灾难性的预言,三水用局部而非全景式的摄影手法表达了他对这一环境事件的关注和审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灰濛濛的天空下,一栋栋曾经代表上海历史记忆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外滩1号(原亚细亚大楼)、外滩2号(原上海总会大楼)、外滩3号(原有利大楼)、外滩18号(原麦加利银行大楼)以及原来的汇中饭店大楼、沙逊大厦、格林游船大楼、外滩百老汇、江海关大楼等孤零零的矗立在水的包围中。除了水天一色,那渐被淹没的楼顶和飘扬的红色旗帜似乎在提醒我们它们曾有的荣耀与辉煌。这既引起我们的历史记忆,又勾起我们的无限感伤。这组作品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至于此,难道我们还要让灾难继续吗?

关键字:三水,庞海龙,外滩,灰·尘,影像,现成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