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虹鸣:变异图像和梦幻叙事
虹鸣:变异图像和梦幻叙事
作者:龚云表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3-28

《红楼梦人物——黛玉之焚稿断思情》布面油画115×150cm 虹鸣作于2008年

1

我与虹鸣有缘。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的一次邂逅,开始了我与虹鸣长达二十年的忘年之交,当时他还是一个在中央美院进修的学生。作为出生于1973年的年轻画家,在虹鸣的成长过程中,注定要置身于一个信仰缺失、革命激情悄然褪去、文化荒芜青黄不接的年代,这也就决定了在他身上形成超现实主义世界观和对现实世界的文化批判立场。然而,记忆传承有时又会是超验的,在虹鸣身上又确实存在并直觉掌握着理想的精神实体,超出了时代意义上的认知逻辑。这就使他即使在遭遇到一系列痛苦和困惑的人生经历之后,依然能够在精神上寻求自我解脱,而且在艺术上坚持不懈、义无反顾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他是一个将艺术作为信仰的坚强的年轻人。

虹鸣在北京期间,还有一段在“圆明园”的难忘经历。虹鸣大概是这个处于自由和流浪状态的艺术家群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尽管年龄、阅历和生存境遇各不相同,他却和这个群体的大多数艺术家一样,有着与这个时代共同的文化命运。艺术创作需要想象力和心灵的自由,而圆明园正好可以提供这种充分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有着艺术创作所应有的基本环境,甚至有时候生活本身就像是一种艺术,令人陶醉。但是,生活毕竟是现实而残酷的,它给予艺术家的,更多的则是艰辛和困顿。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这又是一个需要思考每天的温饱如何维持的时期,一个对个体生命必须承担责任的时期。但是虹鸣没有后悔,也没有让自己失望。在圆明园,他开始树立起当代艺术“新绘画”的创作理念,并且进一步坚定并提升了自己为艺术而生的理想。那些日子,已成为他一生中宝贵而丰厚的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来说,圆明园甚至可以看作是他艺术创作的起点。

在我与虹鸣的长期交往中,每每让我感动的,就是他的这种百折不挠、甘愿为艺术献身的理想主义精神。但是,我却几乎从来没有对他有过褒奖的时候,更多的是对他更高和更新的期待。即使是在十多年前当他背着画具、孑然一身毅然决然从安徽来到上海寻求发展时,我也没有以自己的资源为他提供过早进入市场的可能。这是因为我自感读懂他的内心,对他的精神定力有足够的信心,深知他需要的并不是赞扬,而是鞭策;并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厚积薄发。他的艺术实践验证了我对他的估量,在他的作品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他在成长过程中的视觉体验和精神烙印,呈现出了他的现实感悟和理性认知,以及充斥于画面的理想主义气息。这使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2

在作品中追求形式美感,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艺术作品任何表现力都起源于形式,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就可以是内容。但是,“形式”毕竟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形式”背后所蕴籍的审美旨趣和精神取向。虹鸣的作品正是如此。他以令人惊叹的想象力,表现出变异奇幻之美,贯穿在图像的叙述之中,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而他要告诉人们的,更是饱含着他这种独有的图像中的文化审美情致和生命精神,表达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对于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和感知。

“蓝色”系列是虹鸣从带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习作阶段向个人风格转变的滥觞。在这组作品中,他开始表现出一种对于超越时空的审美形式和建构梦幻叙事的变异图像的追求。他对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世界,进行了他自己独特的符合审美目的的解构和过滤,剔除了惯常所见的经验视觉,消解了物质意义上的真实性,赋予作品以抽提归纳后精神层面的单纯和唯美的蓝色。虹鸣用自己创造的个性化图式,来对已变得日益虚幻的世界进行重新演绎,建构起了一种有别于真实世界的独特的“可能世界”,而让真实世界反而变成“可能世界”的一种物化形式,从而用这种艺术方式来质疑现实,疏离物质,使人们置换到另一个空间,去寻觅别样的依托,来重新确定自己的现实身份。这也许就是虹鸣想凭藉作品所要表达的观念。

综观当今的创作语境,历史和现实的宏大叙事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但是虹鸣却仍然执拗地叩问历史宽阔的文化视野,坚持对于现实世界的批判立场,于是便有了他的“战争”系列作品和现在仍在创作之中的“大中东”系列作品。他选择战争题材,或许只是用于他对充满荒诞诡谲、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的有机表达的一种策略,也或许是他想藉此对自古已然、于今为烈的暴力和杀戮,作一番视觉体验上的逻辑演绎,从而寄托自己对和谐世界的向往。他在图像处理上注重在流动的节奏中将孤立分割的图形进行组合,就像是收拾起了因为战争而造成的纷乱残缺的碎片,将它置于画布之上。使我们得以在这个宏大的景观的缝隙中,重新唤起对于战乱恐怖的历史记忆,无疑也是一次对当今依然充满战争隐患的世界的现实追问。“战争”系列作品虽然是一种宏大叙事的格局,但虹鸣并不在设定的细节上作过多的刻画,而是有意识地用梦幻怪诞而又变异的图式,将艺术与现实生活在画面上表现出一种深度的距离,从视觉的张力过渡到观念。而在画面上的叙事内容,并不等同于现实世界所发生的某个事件,而是试图在图像的意义上既描述战争又超越战争,由此使作品具有了一种“绝对”意义上的价值理念。

《红楼梦》是虹鸣从童年时起就伴随着他的、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所以当他进入创作旺盛期时,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将它作为自己的创作资源。他选择了“金陵十二钗”这些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表现题材,不啻是对他又一次巨大的挑战。在曹雪芹的笔下,“金陵十二钗”一个个都是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个性气质特点异常鲜明的人物,解读她们,每个人都能敷衍出一部大书来,用绘画表现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虹鸣与二百多年前诞生的《红楼梦》有着导源于文化传递上的差异,但当他将自己的文化记忆纳入绘画创作时,便调动起自己的审美体验,来实现艺术语言的转化。他运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存体验,寻找到了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情境的对应点和连接点,十分智慧地将传统文学经典进行了现代性的转化和阐释,利用当代艺术审美对历史文化进行了跨越时空的想象与表达,并且创造了一组传统文化的当代艺术符号。他在自己所营造的看似非真实的场景中,超现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年轻画家对待历史文化的审美取向和人文立场,而这组经典文学的艺术形象,也由此可视为他精神上的自我写照。

虹鸣创作激情和精力之旺盛,总让人感到惊诧不已。除了上述几个系列作品之外,他还创作有“豹王”、“遥远的童话”、“美丽人生”、“她”和“黑天鹅”等多个系列作品。艺术形式自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作为艺术语言的形式也有其本身的规律,没有符合艺术家自身审美精神的形式,就无法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观念。在这些系列作品中,不论他选择什么题材,总能找到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切入口,从中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产生各种可能是确凿实在、抑或是虚无缥缈的迥然相异的联想。虹鸣始终让自己保持着一种自由流畅表达情感的创作状态之中,这也就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表现性。而就其绘画语言而言,他又寻找到了一种与他的表现性相吻合的风格语汇。

关键字:虹鸣,变异,图像,梦幻,叙事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