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85新潮”的遭遇
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看“85新潮”的遭遇
作者:    来源:《艺术财经》    日期:2008-05-29

翻越世纪之后,艺术的丰富性成为普遍的事实,潮流与运动似乎真的消失了。艺术从来没有像新世纪这样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市场与相应的意识形态在迅速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体现在每一分钟的生活中。由于市场的力量、知识的力量、“85”意志的力量,历史的力量,“85新潮”有了通过展览的方式被重新审视和看待的机会。这就有了尤伦斯当代艺术的开馆展览“85新潮”的实现。按照“85”早期的思维逻辑,费大为用三年甚至更多时间策划的这次“85新潮”展览应该是一次狂欢,至少是一次美好的聚会。可是,除了“85”部分战士在小范围里有难得的饭局外,“85新潮”的成员完全没有借此机会构成一个欢聚的整体。在众多意见甚至漫骂中,作为“85新潮”的重要成员栗宪庭也告诫人们:小心学术中隐藏西方霸权。总之,“85新潮”的成员没有狂欢,甚至都没有在一起好好说几句温馨的话,甚至在一个城市里的“战友”也都没有能够在展览中见面。金钱不是问题,自由不是问题,联络不是问题,意识形态的钳制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在一个多少可以狂欢的时机为什么没有发生狂欢?在一个可以不仅仅是客气地握手的时机为什么不可以更多地说几句过去?在80年代,“85新潮”遭受着陈旧意识形态标准的否定;90年代,“85新潮”被学术和市场严重忽视;新世纪,“85新潮”的遭遇是多重性的;除了前面的情况以及被简单地转化为的商品以外,“85新潮”在今天不是被理解为少数个人的事情,就是被认为是西方人的一种菜肴——2号晚宴中因为值得思考的疏忽而没有使用中文翻译似乎加强了这个看法的正确性。

今天的问题比昨天更多,而我最关心的是,“85新潮”为什么在有机会欢欣的时候而没有欢欣?为什么“85新潮”战士的老脸表现出内心充满复杂性?需要断然提醒的是,尽管有包括大多数来自西方国家的700多位精英——暂时这么说吧——参加的晚宴,尽管展览中的作品有难得的充分,但看上去好像仍然是市场和西方支持着“85新潮”,这难道还不说明所有问题吗?这里难道没有共同对待的问题吗?有人会说展览中的作品大多数是尤伦斯夫妇收藏的,可是为什么不去想一想:中国的“尤伦斯”——如果说有的话——为什么没有早早用可爱的金钱去购买这些作品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尤伦斯夫妇、费大为为“85”战士做了一件难得、具有历史意义的好事。

年轻的时候,总是听到老年人说:“以后你们年龄增长了,(对人生)慢慢就知道了。”一秒钟之后,年轻人就不再去理会老年人的这类唠叨了。可是,每个人在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时候,尤其是拥有了丰富甚至坎坷的经历之后,如果他真有悟性,就的确可以感受到宽容、无私、理解是何等的重要。古人也有这样的话:人越老,道德越微。意思是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修炼不够,老来品质、品格都会下降。与“85新潮”有关的艺术家和人士都已年过半百,有些人接近六十岁了。按照古人的另一个逻辑,天命已知,人生可以从容了。可是,展览一开始,我们还是感受到了江湖的风雨——仍然看到了有些学术词汇下潜藏着的阴暗心理,文明社会是如此地有力量和有魅力,以至太多的人也难以摆脱这个社会的游戏,宽容、理解、无私仍然显得十分难得。

“谁的85?”我的回答有点大而无当但却是发自内心的:85是时代的、大家的,也是历史的,并不是那些在“85新潮”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应该支持所有有助于总结85历史的人和事,如果更多“85”战士能够在文献上支持费大为,“85新潮”展览将还有更丰富的内容与完整性。

上一页  1 2 
关键字:85新潮,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