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业界资讯 > 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后成为漂泊一族
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后成为漂泊一族
作者:    来源:新浪网    日期:2009-08-05
“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黄漂!”昨日上午11点,26岁的泸州姑娘付艳又出现在黄桷坪著名的交通茶馆里。她显得有些不习惯,“因为我快一年没趁上午来喝茶了。” .

她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我承认,现在黄漂一族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去年油画系70多个人毕业,有七分之一选择了当黄漂,我们成立了工作室,我是唯一的女生。”

黄漂一族到底有多少人,没人知道。“我们的生活一般是从中午12点开始的。无拘无束,不受时间限制,这是九成以上黄漂们的状态。交通茶馆的盖碗茶1块5,朋友们都爱来这里聚会聊天。”付艳说。

据介绍,黄漂大致分为五大类型:始终相信自己创作价值的执著追求者;毕业了不愿或不敢离开美院,而在学校周边接活或带培训班的年轻人;利用一技之长帮人完成设计的“菜画艺术家”;寻求创作灵感的知名艺术家;漂洋过海来到黄桷坪的“洋黄漂”。

黄漂——生存于黄桷坪一带非主流艺术家群体,依附于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501艺术仓库、坦克库等艺术圈存在,他们多数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

他们很少有固定住所,搬来搬去,给人漂浮不定的感觉。

初漂的艰难难以想象</STRONG>

2004年,付艳进入四川美术学院,但从6年前她还是徘徊在川美外的艺术考生开始,她逐渐与“黄漂”打交道。“黄漂们”对于尚未跨入或刚跨入艺术院校的学生们而言,是一个神秘但对艺术有狂热追求的坚实团体。

“当年我来川美考试,教我画画的就是一名老黄漂。”付艳说,最初觉得这些黄漂们很有钱,生活无拘无束,活得很自我,“那时挺羡慕他们!逐渐接触才知道,黄漂们无论最终能否成为职业画师,刚开始漂的时候,那种艰难是难以想象的。黄桷坪的生活成本一月要上千元,还不包括工作室和作画材料的开销。”

“其他大学生毕业时,要么找工作,要么考研。但对于我们艺术院校学生而言,会多出一类选择——在黄桷坪‘漂’起来。”在毕业前的一晚,一直没为找工作忙活的付艳出于对现实的考量和对艺术的追求,一夜未眠后做出决定:当黄漂。

2008年7月,随着川美又一届学生毕业,和以往任何一年的7月一样,黄桷坪新一批黄漂群体诞生,而付艳便是油画系里唯一的“女黄漂”。

白天吃睡晚上作画

“留守黄桷坪的艺术家多以70后、80后为主,其中80后占六成左右,能够呆两年以上的人少,女性就更少了。”付艳说,在黄漂圈内呆了一年,每次四五十个校友或老乡的聚会,女性最多只有五六个。

“对于这种以青春和极不稳定的生活,去搏击艺术的方式,并非每个女性都能玩得起。”付艳将女黄漂们归为三种状态:一是混迹几年后,逐渐有了名气和渠道,作品不愁卖的成功者;二是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无奈持续漂下去的一族;三是和她一样毕业不久,对于艺术追求和生存方式有自己想法的人。

“卖画是每个人的生存之道,作品被收购多少、价值的高低,决定了你漂的质量。”付艳说,女人尝试追求,可到了一定年龄,该结婚的还是要结婚,该消失的自然会消失。

“刚开始漂时,要卖画或想卖个好价钱,很不容易。”付艳说,在黄桷坪,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名气”可能都超乎想象,大家各自生活,一般中午起床,然后吃饭喝酒和聚会,往往到了晚上才靠灵感来作画。

关键字:黄漂,艺术家群体,川美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