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许江:先行者都要遇到很多的问题
许江:先行者都要遇到很多的问题
作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日期:2009-06-26

雅昌艺术网:请您谈谈对这次第五空间的展览的看法。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B>首先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展览,他可能会传递出一个比较特殊的气息,这方面凸显在我们看过展览后可能会对生活中的材料有一个新的看法。比方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拉链、内衣、胶带纸、塑料、包装盒等等这些我们身边的或保留或扔掉的这些材料,在这里都变成了另外的一种艺术形态。从这个角度我相信展览会让我们对生活中的材料有一个全新的看法。甚至在这个基础上会产生一种我们称作是新都市美学的东西。讲它是新都市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以前讲壁画也好,雕塑也好,行为艺术也好,使用的材料往往是自然材料,那么这个展览里面也有用自然材料,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人造材料,都市材料。这些材料这样的使用会带出一种新的都市底蕴,所以我说这个展览首先会是一个特殊的展览,让大家耳目一新。

第二这个展览我觉得是一个很美的展览,是让我非常惊讶的,因为这里很多作品我都看过,但是大家集中起来放在这样一个都市化园林的空间里来看,我还真是第一次,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真的很美。作品也美,布置的也很美。在这些具有新都市美学的作品当中我认为仍然还是传递出一种诗意的,一种生活本身的诗意,一种人的诗意,甚至一种偏向东方女性的诗意。这是这个展览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对物的一种看法,然后对这种物的看法进行把握的时候,用生命输进去,慢慢会变成另外一个东西。所以你会看到他会用软的材料在吞食所有硬体,他包装缝纫机,包装自行车,不是简单给它们穿衣服,他是用一些软材料的生命感来改变这些硬的东西、闯入到我们生活的这些东西。闯入进我们生活的这些硬体又被他们这些软材料包住了,这是很有意趣的一种关于异化的异化。但是他们做的很美,很舒服,不像一般的前卫艺术家,剑拔弩张,诉说哭天喊地的痛苦。我觉得他们这里是一种像是东方女性的心,在慢慢的做他们内心中真正的感受,像吐丝一样,慢慢地做他们内心的一些感受。

第三个感受我觉得,他还不仅仅是美,不仅仅是特殊。在这后面还会给我们带来更深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今天都市的消费形态,对我们冷遇横流之时对物的那种无所不用其极的那种欲望的驱使。所以从这本质看又是很前卫的,它在给我们一种新的感受,在给我们一种思的时候同时他又是一种实验形态的,批判走向的,这也是很可贵的。您可以慢慢体会,每一件作品它都有对都市的看法,对物的看法,对消费的日常生活的看法。

雅昌艺术网: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的八大美院中,给大家普遍的感觉是在传承传统的美术教学还很注重实验教学的一个地方,请问您是如何支持老师和学生们的创作的?

许江:</B>我觉得中国美院从它一诞生它就很特殊,一方面地址选来选去还是选在西湖边,西湖它是一个活的传统,所以它保留的中国的,尤其是中国江南士人的传统,强调典雅、精准、自然思性等等这样一些根源性的品质,这些是在它一建校的时候就有的。但在另外一方面,这个学校在最早创校的那一代人又是一些满怀理想的艺术革命者,他们带着一种振兴东方艺术的雄心来到西湖边,他们做的是比较新的东西。所以美院现在就形成了现在情况,一方面是活的传统,一方面是新的追求。这些活的传统和新的追求两方面始终都在滋养我们的学校。所以我们学校在建国初期最早的提出变革中国画,把素描引进到中国绘画里面来。要求中国绘画来表现时代,表现时代的人物,后来浙派的人物画就是这样诞生的。到了文革后也是这样,一方面是恢复高校的秩序,保有学校原来具有的学术厚度,另一方面我们学校最早的打开国际的视野,让人们看到变化中的西方。所以这个学校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艺术革新的追求可能在中国所有学校里面属于比较特殊的。所以这个学校也比较痛苦,因为这很难。所有的先行者都要遇到很多的问题,林风眠那一代人遇到问题,他作为先行者,对他的误会不仅仅来自于反对他的人,甚至来自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人。

一样的每一代的先行者都有这样的难点。但是当历史过去,回过头来看时先行者就是“先行者”,他们最早做出的那些举动那些觉悟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到了今天我们强调和而不同,一方面我们把中国文化例如中国画,书法这些做高做透,真正保留中国传统根源性的东西,而且在这个时代有所发展。在另一方面,新的东西我们也最早的把它建立起来。比如,我们学校最早建立综合艺术专业,跨学科来培养人才。最早的建立新媒体艺术专业,把技术文化率先转化问艺术表达基本的语汇、范畴来进行研究教学。到今天形成一股新的力量等等这些都表明我们在求新这方面的追求。所以我们是和而不同,但实际上到了今天我们确实一方面坚持传统,一方面面向实验,面向新时代的都市美学等。这都为自己提供了宽广的视野,而实际上这两方面的重视和追求,我们为什么如此坚定,其实就跟我们前面一代代老师的努力很有关系,包括万曼。实际上万曼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经常会这样问。今天麻毛我们已经不做了,是我跟施老师讲,一定要求大家每人继续做一个纸片,现在才坚持下来。

今天的材料使用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那么万曼先生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觉得万曼先生给中国美术学院或者说中国艺术带来的东西要比现在我们认识了解到的要大,我们今天会这样来称呼他,万曼是世界著名的壁挂艺术家,这无可厚非。它是中国壁挂艺术的领路人创建者,这句话他是担当的起的。1985年带来了几个人,1986年生产了十二件巨型的作品,其中三件参加洛杉矶壁挂双年展。这实际上是中国的当代实验艺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整体的走向世界。在层面上来看,不是三件壁挂参展,而是中国当代实验艺术整体上第一次入世。在这之前,中国当代艺术不是以这种形式参加的。实际上万曼带来的远不止这些。他用自己的艺术对当时的中国美术学院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一个榜样,上了很好的一课。赋予大家两种眼光,一样眼光你要打向世界另一种眼光也要回溯传统。这句话现在谁都会讲,“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我刚才讲的跟这句话是不相干的。“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是错的!但是我们应当回到我们的传统当中,去把握那些根源性的因素,然后让它活在我们中间。如何活在今天?我们要用我们的生命去接受他。所以第一他告诉我们如何回溯传统。梁绍基的《孙子兵法》,从精神上都是中国文化传统方面的东西,材料上是中国本土的材料,参加的是一个世界的活动,所以这个回溯本土的眼光比较重要,第二个是面向世界,一定要面向世界,有国际视野。如果还沉醉在小阁楼上面,你不可能做成现代艺术。

雅昌艺术网:中国美术学院以往也参加过不少大型展览,例如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是不是有机会的话,中国美术学院都将老师和学生的作品一起推出?

许江:</B>中国美术学院一开始起点就很高,跟其他学校不一样,例如有些学校建校已经一百多年,但追溯到他们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学堂、小书院之类的,后来慢慢发展才成为了今天的大学。但我们学校建校时比现在还牛,建校时是叫“国立艺术院”。在1929年已经有研究生,最早的研究生有两个,一个叫李可染,一个叫张眺。所以说我们学校刚开始是级别是很高的,可以说,今天已经不如以前了。刚开始的时候,蔡元培先生对我们学校寄予很高的希望,对美术寄予很高的希望,用他的话说,就是“用美的心改造国民心,用美的心唤醒人的心,进而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学校从刚建立开始所思考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自身的问题,而是中国艺术去向的问题,建校宗旨就是“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方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强调民族使命,强调学术,把艺术当成一门学术来做。每当面对历史变革都显得特别敏感,很快就提出新的观点。所以在今天,能够有机会参加全国的一些艺术活动,我们都会积极参与,无条件地提供我们学校的资源。就如上海双年展与我们进行了长期的合作,明年就举办第八届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合作,有一个清楚的指向,使之成为代表亚洲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在广州三年展里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学术角色。积极参加当代艺术运动,提供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扶持优秀的当代艺术家是我们的责任,会在这方面做很大的努力。

雅昌艺术网: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公布以后,很多人对中国馆的策展人的身份产生质疑,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许江:</B>我对这个不太了解,其实这个身份问题多年来都是很暧昧的,这是个体制问题。到底由谁来主管,到底由谁来指派,很多部门都不愿意管。这种情况下也许会变成了一些所谓的展览公司能够找来一些专业的策展人进行,或者只是有些愿意做的部门就去进行这些活动。

中国应该重视这个艺术平台,可以参照上海双年展的做法,也挺成功的。这毕竟是中国的平台,不要把他变得比西方还西方,西方也从来不会把展览交给一两个策展人之后就不管了。策展人的权力很大,对策展人的遴选还是要有一个程序,策展人在遴选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策展计划和理念,计划与理念,一方面要与展览的主题吻合,另一方面要反映中国当代精神和艺术的现实。

雅昌艺术网:您自己日理万机但是还坚持自己的创作,您是如何处理日常事务与自己的创作时间的?

许江:</B>这很简单啊,早晨开会,下午画画,晚上再开会,不用开会就写文章。

雅昌艺术网:近期正好是09届毕业生作品展,能简单谈谈你们美院今年毕展业创作的一些情况吗?

许江:</B>我一直认为我们院本科生毕业创作是全国最好的。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但我敢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的布局是合理的。毕业创作展要求有结构性的保证,这是你们不太清楚的,只要你把大学的结构整好,“今年好不好、明年好不好”的问题是不需要担忧的。至于什么是结构呢?举个例子,我们学校的造型艺术,是一个人形结构,美术史论是心脏,国画、书法是头脑,油画、版画是左膀右臂,综合艺术是身躯,新媒体、雕塑是迈动的两条大腿。所以他是一个人形机制。每个人形机制都有工作室,例如油画,从历史画工作室,到具象绘画工作室,到有综合趋向的总体艺术工作室,这是由油画自身特征很强慢慢趋向综合的结构。版画雕塑也是,这样大家都有一个向中间趋向综合的可能性,这样学校的整个结构性就得到了保证,可以有多种方向的努力。就像雕塑系的第一工作室是具象雕塑,第二工作室是公共空间雕塑,第三工作室是材料雕塑,比较重视各种硬材料,第四工作室是观念雕塑,第五工作室是纤维艺术雕塑。这样就有各种追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一个整体。而且今天的孩子对艺术的敏感度真是大大的超过我们,就像油画。在我念书的时候,整个油画系才三十个人,今天的油画系有两百多人,今天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的条件都是我们不能比的,这是一个进步,整体素质不会差。但是希望大家关注一下研究生,就象我们学校今年研究生是一百多人了,现在真正的比拼是研究生的比拼,是人才的比拼。研究生里面有一部分我们还会鼓励他们去读博士,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因为搞绘画的,他们都没有什么博士,因为那些写中国画论的都是那些画家写出来的,只有画家自己写理论,才会对方法论有了解,所以我坚信这方面我们是应该要搞起来的,并不是大家都要去搞,而是由理论素质的,学者型艺术家他可以来搞,这样子,我作为高校就可以不断提升。

雅昌艺术网:近几年高校扩招迅速,你们对历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担忧吗?

许江:</B>如果艺术家的就业问题用“单位报到”这个来衡量的话当然是存在问题的。但实际上艺术家的就业不是这样子的,艺术家很多都不要职业,因为他属于一个手工业者,自己能拿到活就有生机,手上有手艺就有生机。所以对于艺术家的就业应该有一个更客观的衡量标准,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我觉得今天学美术的人非常多,但其实不是因为美术学院办得太大,而是教育部门应该好好想想,是不是所有大学都可以设美术系,现在很多大学都应该办美术系,在我看来,问题出在他们身上,而不是我们美术学院出问题。美术学院有这个传统也有这个责任,社会有需求,就扩招,这事理所当然的,只有他们能够保持方向和质量。结果今天人们却找他们算账。你知道中国现在有多少美术学院吗?一千两百多所,在校学生一百二十万,包括高职在内!问题出在这,你应该去问教育部门的官员们,而不应该问我们。有很多学校不具备这种能力,却仍然办美术系,以为引进一两个人就可以办好,其实不是这样的。判断是否好学校有一个办法,问这所学校的学生,他的老师是哪个学校的,如果他说他的老师是本校的,那么你可以继续问他的老师的老师是哪所学校的,如果只是一般的学校,他一定会告诉你不是本校的。三代以上才能算一个老学校。我们学校何止三代啊,按辈分来算已经五代了,80年了。一般大学连这个年份跨度都没有,怎么能谈得上传统呢?学院有一个文化谱系,这个谱系有一种精神,有它的底线。经常有人跟我说“你们学校应该从外面引进些人嘛,不要老是自己学校的人留下”。但我们学校有一个精神传统,不能把其他学校的人引进来,把自己的传统弄没了。

关键字:许江,中国美术学院,第五空间——纤维与空间艺术展,何香凝美术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