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文章 > 思考的真实
思考的真实
作者:朱扬明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4-08

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来自四川成都摄影艺术家齐鸿近几年来的创作的摄影作品。这批以纪实摄影作品为底本的新作,不只是快门“咔嚓”一下所捕捉某时某地某一人物事件的影像纪录,而是更进一步在工作室里用电脑和画笔对它们进行再加工。将影像从单纯的纪实中唤醒,对它们进行追忆、补充和再思考,以致不断地扩展和丰富那些决定性瞬间的记忆,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含义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和耐人寻味。

齐鸿的名字在中国影像界并不陌生。其黑白和彩色摄影作品曾多次参加过国内大型摄影展览,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近年来,齐鸿将其过去拍摄的黑白影像重新放大,然后以传统手工上色的方法处理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正是照和画结合的产物,即他所谓的“照画”。

在黑白底片和相片上直接上色的技法其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839年,在摄影术公布于世不久,瑞士画家、版画家约翰·巴普提斯特就开始用阿拉伯树胶和颜色粉混合涂在达盖尔银版相片的表面,然后加热固定。随后的几年内,类似此种对影像进行手工作色的方法分别在英国、法国陆续被其他人发明并获得专利。在摄影发展史上,手工上色一直没有停止过,从银盐相纸到幻灯片以及各种正负片。 使用的技法有用碱性染料、水彩颜料、油画颜料、蜡笔和色粉等等。作为最为简易而有效地制作彩色影像的方法, 手工上色一直流行到20世纪中叶美国柯达公司推出了柯达彩色胶片(Kodachrome) ,它才开始式微。而具有戏剧性的是,随着数码彩印技术的飞速发展,柯达公司在全球最后一家柯达彩色胶片冲洗店在2010年12月底也关闭了。 然而,手工上色在摄影艺术作品中却从未停止过。和早年的手工上色所不同的是,它所追求的不再是早期的色彩自然和逼真,而是艺术家能通过手工上色的原始方法,有选择性的对照片的局部或全部进行处理,用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去加强、渲染和突出艺术家自己所想表达的情感境界和精神感受。用齐鸿自己的话说,他是以手工绘画的方式在照片上改变现实中的真实。画出来的照片开始接近他内心的真实。他希望展示的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真实,这种真实是外部真实和心理真实的合二而一,也是艺术家观察和解释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大河画廊此次展出的齐鸿摄影分为三个系列和四张单幅:即《1988-1998-2008三个女人》、《三峡石记》、《胭脂》系列以及《齐家戏班》、《红领巾》、《天鹅湖》、《丝·初恋》。这些画面所体现的是对20-30年来社会变迁的真实记载的回顾,更是以艺术手法对真实的变迁进行多种注释和解读。

1988年陈旧简陋的公共汽车尾座上躺卧的白衣裙女性,象征的是出污泥而不染的人的品性已经入睡还是即将苏醒?我们不得而知,但画面的视觉感染力会让你的脚步放慢,也许会使你的头脑充满遐想。1998年的女性从玻璃的背后张大着眼睛注视着我们,她那伸开的五指是在说明女性可以对你说不了吗?机智、成熟、权力还是其他?2008年的女性只是出现在镜子里面,她的躯体和五官化为了时髦的镜像,被鲜花、化妆品和华丽的摆设所包围。是糖衣裹着的炮弹还是糖衣裹着的肉弹?从沉睡到苏醒再到沉迷,这是否是现代女性心理历程的写照?没有答案,只有纳闷和沉思。难道一切都是只是《胭脂》而已,可以重复使用和替代的艳丽繁华?是新陈代谢还是恶性循环?中国女人究竟怎么了?

《三峡石记》系列中的古建、厂矿和石滩都被印上了纤夫穿着草鞋的脚,视觉的重叠迫使我们回顾和深思我们所走过的艰辛路程和沉重的代价。在一切都在显得模糊和重叠的黑白记载的影像中,其中部分局部被微妙地染上的少量斑驳变化的陈旧色彩,似乎是在提示观众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是简单的梦幻和现实或者是梦幻和梦幻的重叠?还是失去的人文景观记忆中寻找更值得注重和珍惜的价值色彩?

齐鸿2010年春天在北京完成了新作品《草场地》,画面中北方的风是那样的强烈干燥,可又是那样的朴朔迷离;以重叠手法和貌似漫不经心的色彩所呈现的那种自然和人为所造成的杂乱无序,究竟在叙说过去、现实、还是未来,还是像无形的风那样令人难以捉摸?站在贴有“福”字剪纸玻璃窗背后年轻女子那停滞的目光和伸出的五指,是要点石成金还是请您为她看相把脉。躲在树杆背后砖墙前面的那只目光炯炯的黑猫在想些什么呢?

早已成为历史的《齐家戏班》在摄影师的笔下又粉墨登场了;《天鹅湖》在水底下或是天空中上演了;穿着随意而西化的《红领巾》们在枯树颓垣之间的留影,所有的一切似乎都犹如《丝·初恋》中那爬满初恋女子面孔上的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 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历史与现实,真实与想象,记录与创作的多种重叠和交织,摄影师以手工上色的绘画方式去想象和追寻另外一种可能。生活中常常听说和见证“没有什么是新颖的,所有的旧事物又成了新时尚”的一句老话。难得可贵的是在旧事物成为新时尚的同时所体现的新角度,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新启示。

摄影不再是以镜头重现眼见的现实,而是以多种方式和媒介重现艺术家情感、想象和思考中的真实。

齐鸿曾说过,“拍摄到的是真实的吗?我在怀疑”。这话使我不由自主地对自己所写的序文也产生了怀疑。齐鸿的作品真是如我所感觉和想象的那样吗?这是是真实的想象还是想象的真实?我觉得至少是有感而言吧。

朱扬明 2011年3月31日于纽约困学斋

(朱扬明  曾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研究员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副馆长 美国纽约中国学者寄兴园主任 美国里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棱兹亚洲文化中心主任兼艺术总监  /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硕、博士 / 现任美国西雅图市西花园主任及自由策展人)

关键字:齐鸿,摄影,画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