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文章 > 瞿倩梅画集序言
瞿倩梅画集序言
作者:贾方舟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0-11-10

初次认识瞿倩梅,又参观了她的工作室,暗暗吃惊于她的创造并深深为之震撼,好久没有看到如此动人心魄的作品了。一个羸弱女子,怎么能承受如此的沉重?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爆发力?怎么会创造出如此沉郁深厚的作品?怎么会渲染出如此苦涩苍凉的基调,如此凝重的悲剧氛围?像经历过一场战争或一场灾难,焦灼、创伤,大地苍夷,生命寂灭,我不由想到基弗尔的那些被“烧焦的风景”,广袤、荒芜而又调子阴暗的大自然。这种“焦土感”,浸透着历史和战争的痕迹,残留着战争给德国战后一代留下的精神阴影。在瞿倩梅的作品中,我感到有一种来自心灵的创伤和隐痛,但又不是女人常有的悲悲切切的个人化叙事,它的铺排具有崇高的悲剧意识和史诗般的恢弘气势。

看着瞿倩梅的这些作品,实在无法和站在眼前的画家本人联系在一起,但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半个小时前,她还穿着工作服在这里干活儿。艺术家和她的作品之间居然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这在过去还是很少见的。我不由想追寻这些作品缘何而来。显然,如果不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需要”,不是受到某种情感和精神的驱遣,没有相应的坎坷的生存经历,是不会创造出这样有深度的作品的。因为抽象艺术之所以要放弃描绘易于理解的具象世界,其真正的目标正在于直接导向内在精神的诉求。正是一种强烈的精神诉求的欲望,构成了艺术家的原动力和如火山一样的爆发力。因此,这些作品虽然有着严密的形式推敲,但绝不是纯形式的游戏;虽然有着对不同媒介材料的实验性质,但绝没有陷入对材料的把玩之中。瞿倩梅并非在本体意义上完善自己的艺术,她的作品,既带着深刻的表现主义情感特征,又具有抽象艺术应有的精神力度和思想内涵。

与过去的作品相比,瞿倩梅近两年所作的这批作品出现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既来自于她在海外的长期艺术积累(特别是对塔皮埃斯的情有独钟),也直接受惠于中央美院材料班的进修与研习。但这两点还不足以促成她在艺术上突飞猛进,真正打开她创造闸门的是她的西藏之旅。如她所说,“在那里,我才发现心灵的净土终于找到了皈依的地方。”“我再也按捺不住,我要宣泄,我已经找到我的方向”

“多少年的生活积淀,多少年的心驰神往,化作创作的激情和汗水,交融在高原的红土里,交融在梦中的画面里,一发不可收……”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抽象艺术的位置,还被官方视作“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艺术”。即使在近20年中,抽象艺术在中国也还是处在很边缘的地位,它一不受官方青睐,二不被市场看好,更可悲的是常被学术界认为与当代无关。但却依然有那么多的抽象艺术家热衷于此道,坚持不懈,终于在近两年形成热门话题。这其中,与不少优秀的海归抽象艺术家的加入有关,如苏笑柏、江大海、张国龙、唐承华等等,现在,又有赴法20多年的瞿倩梅“闪亮登场”,为中国的抽象艺术再添一员重将。

中国较早的一批抽象艺术家大多成熟于海外和港台,如定居于美国的朱沅芷、陈荫罴、赵春翔、曾佑和、魏乐唐,定居于法国的赵无极和朱德群,定居于意大利的萧勤,如果再加上从台湾、香港出走的,我们可以开列出一大批在海外开疆拓土的抽象艺术家的名单。也正是这个抽象艺术中的“海外军团”,构成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的“外一章”。这些中国的抽象艺术家,虽然久居海外,并且大多是用西方的工具材料作画,但他们的艺术却无不与中国传统保持着深厚的血脉联系。今天,新的一代抽象艺术家又成长起来,他们必将在前人的基点上创造新的历史,迈出新的步伐。

关键字:瞿倩梅,抽象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