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本末倒置的威尼斯与巴塞尔
本末倒置的威尼斯与巴塞尔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期:2009-06-20

艺术市场“终极测试”:是危机时刻也是机会</STRONG>

6月10日,云集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艺术圈内人士开始陆续“登陆”瑞士巴塞尔。此次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共有300家画廊参展,展示了2500余名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光从参展画廊数量来看,并没有减少的趋势。所有人都在不安地等待这场艺术市场“终极测试”的上演,自去年秋季以来的金融危机投射给艺术的阴影无时不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最终涉险过关了吗?这个疑问暂时先搁置。

第40届巴塞尔艺博会到底还是顺利地拉开了序幕,但没有人知道这场买卖会否成功,今年的艺术卖场注定是一场更为残酷无情的竞争,买家会着重选择更有价值保障的藏品。根据现场的活跃交易来看,巴塞尔凭借多年的口碑配合画廊的全力以赴,在艺术品价格大幅缩水的情况下还是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比如,Nahmad这次展出的是画家米罗的一系列作品,一张1968年的画以六百万美元卖给了一名瑞士私人收藏家。纽约画廊Mitchell-Innes & Nash的一张Cy Twombly的灰色作品,1963年的《Venere Franchetti》以一百五十万美元卖给了一名欧洲藏家。纽约Sperone Westwater画廊展出的一件刘野的作品Miss(女士),被一个德国藏家以6位数的金额买走。纽约Jack Shainman画廊成功出售两幅Kerry James Marshall 的新油画,其中大型作品价格35万美元,小型作品价格22.5万美元。另外,“出战”巴塞尔的中国画廊的成交率也相当不错,据业内人士透露,长征空间卖掉了大部分的作品,而策展人顾振清也透露说麦勒画廊在第一天就卖出至少3件作品。而跟其它画廊一样出于谨慎,中国画廊带去的作品数量相对往年较少,价格也比往年要低,但成交率至少最终大致保住了。

画商们认为投机倒把的状况已经消失,剩下来的是顽固的真正对手。今年直至六月份的巴塞尔艺博会人们才感受到显著的艺术交易,巴塞尔艺博会上的作品质量保障让买家们能更安心的消费。David Zwirner对媒体这么说:“这是干净的市场,行家们正在利用这场循环的市场”。纽约画廊Lehmann Maupin的Rachel Lehmann说道:“收藏家们确实在购买,交易很活跃。但是我们注意到美国收藏家并不多,今天我们画廊99%的交易都是同欧洲人达成的。”据Lucy Mitchell-Innes观察,今年的预展日情况好于去年,并且她承认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保守购买——收藏家的目光又回到了受到肯定的艺术家身上,她同时也观察到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市场渐好。这样看来,市场危机的确让画商们学会了冷静,在通过提高作品质量和调整作品价格的层面保住了良好的销售势头,这样的“雾中相扶”拯救了巴塞尔,也拯救了画商自己。这样的情景不得不让我们也回想起前不久在逆市中大获成功的“艺术北京”博览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危机时刻不仅带来紧张,也带来了机会。

中国画廊参展数量创新高</STRONG>

把目光转回中国,令人高兴的是,在特殊经济形势下的今年,第四十届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迎来了其历史上最强有力的中国阵容,展会有九家包括在中国开有分支的外资画廊在内的画廊参加此次博览会。在参加“艺术画廊”单元的中国画廊有:香格纳画廊(上海/北京)、麦勒画廊(北京/卢塞恩)和维他命空间画廊(广州/北京),其中维他命空间画廊是第一次参加该单元,此外另有三家中国外资画廊也在该单元内,他们是常青画廊(圣吉米亚诺/北京)、佩斯画廊(纽约/北京)和PKM画廊(首尔/北京)。

参加“艺术首映”单元的中国画廊有:Boers Li画廊(北京)、诚品画廊(台北)。Boers Li画廊展出了艺术家张培力和刘韡的

作品,诚品画廊作为一家来自中国台湾的画廊是首次参加巴塞尔并参加该单元,展出艺术家林明泓和崔广宇的作品。

参加“艺术宣言”单元的中国画廊是:长征空间(北京)。“艺术宣言”单元从全球发展势头良好的画廊中挑选出27件分别由27位艺术家独立创作的作品,展出作品全是新作,而且多数是专门为这个突出青年艺术家的单元而作的。自1999年起,巴罗塞保险集团每年分别授予两位出色的“艺术宣言”艺术家价值25000瑞士法郎的巴罗塞艺术奖。今年奖金增加到每人30000瑞士法郎,共60000瑞士法郎。巴罗塞保险公司还将买入获奖作品,捐赠给欧洲两家重要的美术馆。

在“艺术无极限”项目中,中国艺术家陈箴(常青画廊)和徐震(长征空间)展出了他们的作品。“艺术无极限”今年推出了约60件作品,该平台让艺术家得以展出平时因空间,时间,技术,资金,环境和概念等条件限制而无法在标准摊位展出的作品。该单元突出创新和大型的作品,户外雕塑,装置,视频投影,墙画和行为等等都会现场展示并出售。

向左右之外的方向延伸

我们从中可以观察出,像巴塞尔这样的多元的展览单元让博览会本身更像另外一种大展,无论是“艺术首映”、“艺术宣言”,还是“艺术无极限”,从学术上看,更像是数量庞大的个展集中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熟悉的艺术家名字,他们在往年都参加过各种双、三年展的艺术家:张培力、刘韡、陈箴、徐震等。比起威尼斯各个国家馆因为场地限制,这样那样的原因,巴塞尔起到了“万金油”的效果,这也是像巴塞尔这样的博览会迅速崛起,成为新宠的原因之一。

策展人顾振清指出,巴塞尔的“艺术无极限”单元里,无论从场地,展示,还是艺术家的选择都让现场更具有着强烈的视觉震撼,更具前卫性和实验性。巴塞尔本身是一个大卖场,

却能做到如此的效果,与对欧美“核心话题”过度依赖的威尼斯双年展而言,这种本末倒置也说明了威尼斯的一种倒退。顾振清认为整个威尼斯双年展慢慢趋向保守,四平八稳,在保证不出任何“问题”的情况下,也慢慢失去原有的实验性和前卫性。反而在东欧,在第三世界国家那里,比如捷克、波兰这样的国家馆更有闪光点,他们更愿意尝试公共语境介入的尝试,也能在视知觉给你带来触动。威尼斯颁发的金狮奖颁发给了已成名的、在商业上已经很成功的艺术家,也慢慢让人对“商业化”了的双年展失望。年轻批评家康学儒在看完威尼斯双年展也发出相似的感慨,他觉得大奖的颁发没有太大的意义,而对于双年展本身而言也不太可能每一届都做得很出彩,这一届就让人觉得很一般。

假如说双年展由于受“资本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导致威尼斯的威信受到影响,那么巴塞尔则是因为资本的扶持而顺势而上。两者在现在看来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不禁也会怀疑巴塞尔在今后是否也会遭遇类似的瓶颈,而经久不衰的威尼斯双年展没理由就这样“坐以待毙“,坐吃老本。对我们此时的探讨来讲,重要的不是谁往左靠往右偏的问题,也不是谁上天堂谁下地狱的问题,重要的是向左右之外也做点延伸,像艺术的可能性那样,穷尽人类的想象力。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双年展,巴塞尔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市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