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市场前沿 > “新消费时代”的宠儿——“艺术”
“新消费时代”的宠儿——“艺术”
作者:卫炜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日期:2010-09-13

“艺术”市场缘何不繁荣

我们缺乏一种自发的艺术气息。

这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国人在艺术上的注目对比于在经济上的注目远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对于艺术品的讨论,甚至有关的报道,往往只局限于“这幅作品在某时某地的拍卖会上又创新高”,最多引申到“这样的举措对于艺术品市场会有更有利的影响”,“更多的人会关注艺术品市场”一类。对于这幅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性,我们绝少分析,更不会去花时间弄明白。因为,这与经济无关。

对于艺术市场,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培育,然而受限于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当前的艺术市场成长仍旧十分缓慢。

从客观来说,我国当前尚未达到全民“艺术”的程度。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尽管GDP总量在高速增长,人均GDP仍然落后。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消费仍然只能被放在可望而难及的位置。

从主观来说,当前人们艺术修养仍然有待提高。有关艺术欣赏的教育以及培养艺术细胞的活动寥寥无几,即使有组织参加艺术馆、博物馆的活动也大多是走马观花。大众对于艺术的了解仍然有限。一直以来,中国并不缺少艺术大家,缺少的却是培育艺术发展的土壤。

由此看来,中国艺术市场想要迎接真正的繁荣,仍有待时日。

中国艺术消费市场现状

随着“平价艺术”受到热捧,有人推测中国艺术消费的时代即将来临。艺术消费不同于艺术收藏和艺术投资,是将艺术当作消费品去购买和使用。这首先是和经济的好转及市民消费理念的变化有关。以西方的经验来看,文化消费是与人均GDP成正比的,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文化与艺术的高端消费便将成为主流。2009年,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成为“GDP过万美元”的城市,艺术消费渐成时尚也就不足为奇了。据了解,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年薪20万元以上的70和80年代年轻人是购买平价原创艺术品的主力,而在艺术氛围浓厚的成都,月薪5000元的白领已有自主购买艺术品的诉求。他们购买艺术品主要是点缀生活和体现品位,跟市场行情涨不涨没关系。而一些廉价的艺术衍生品,其客户群则更为宽泛。

“平价艺术”也获得了不少专家的支持。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栗宪庭表示:“探索低端艺术市场,我们可以逐渐建立和调整出一个既与绝大多数艺术家有关联,又与中国老百姓有关联的自主艺术市场。”建立平价市场的根本目的,是想通过市场的行为把艺术新的变化普及到大众。

但这毕竟只是个苗头,平价艺术市场要想壮大,不仅仅依赖于老百姓日益鼓起的钱包,还依赖于他们的消费观念。深圳365艺术超市负责人黄泷说,由于中国美术教育滞后问题,培养艺术品主观消费意识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引导培育。一位曾花800元钱买了一幅原创版画的市民说,买了以后曾遭到家人的“围攻”:“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钱要花在刀刃上,而艺术消费是很虚的东西。舆论宣传对于艺术消费的引导很少,政府机关虽然一再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但在艺术消费的倡导上却是空白。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这样一种引导和氛围。”

上一页  1 2 
关键字:新消费时代,艺术品市场,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