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市场前沿 > 世界杯与另类收藏热
世界杯与另类收藏热
作者:张鸣跃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10-07-12

正在上演的南非世界杯大戏,意外地成为收藏品市场的加热器。世界杯特许纪念品的销售市场格外火爆,部分纪念品甚至短短数日即脱销,而世界杯纪念币更借此东风“疯炒”升值。其实,央行曾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发行过1公斤纪念银币,当时发行价是5000多元,如今已经上涨到14000多元了,涨幅接近两倍,而同期国际白银价格的涨幅还不足1倍。除此之外,球票、球衣和徽章等相对个性和另类的收藏也已被诸多收藏人士所关注。

世界杯好多年了,而世界杯引发的相关藏品收藏热却好像只在当前——2010世界杯。这对投资性另类收藏家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刺激,特别是那些“马后炮收藏家”。

另类收藏与主流收藏相比,更需要前瞻性的个性思维。

投资收藏与兴趣收藏不同,投资收藏的个性思维在于发现商机。比如世界杯所引发的另类收藏热,不少球星乃至球迷都有收藏世界杯的门票、球衣、比赛用球、纪念品、吉祥物的爱好,但大多不是为了升值,而只是兴趣收藏。兴趣收藏者和投资收藏,收藏意识及目的的不同在于:职业情感与市场商机的不同,个人爱好与关注升值空间的不同,随机收藏与意念统领的不同。

球迷仓丰是大连第一名注册球迷会员,他收藏了自1970年阿迪达斯首次为世界杯制球以来的11个世界杯用球,他把这11个世界杯用球摆放在家中,每天看上几眼,“三色旗”图案,“雄鹰”标志,“飞火流星”,“团队之星” ……一个球迷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他收藏的主要目的。

上海的郑守约也是个球迷,他收藏了各届世界杯的门票,其中包括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揭幕战——西德与波兰队的门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时,金丝、水印、凹凸状防伪标志都出现在球票上,他为此更是收藏了假票作为对比。但他在收藏之初便多了一种理念,他知道世界杯的门票在收藏领域算是稀缺种类,而门票是属于不易保管的藏品,升值空间是很大的。他如此宣称:“国内世界杯的收藏市场没有国外发达,收藏主要依靠圈子,在圈子内进行藏品的交换,并不是为了投资赚钱。不过,也正是因为国内市场还在起步和发展阶段,现在进行足球收藏,未来会有比较大的增值空间。”

正是投资收藏的个性思维,让郑守约在“世界杯”这一块发现并抓住了大商机。他从1999年开始系列收藏有关“世界杯”的各种物品——门票、队旗、围巾、吉祥物、足球卡、可乐罐、明信片、球衣……他收藏的足球门票现在已达到6000余种,包括1930年在乌拉圭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的球赛门票、民国33年现存全国最早的一张球票、2002中国第一次冲进世界杯踢的第一场对哥斯达黎加的比赛球票以及全部三场比赛门票。近日他带着千件世界杯藏品赴香港展出,其中最珍贵的首届世界杯门票,是他花费1万元苦心购得。 南非世界杯大幕的开启,世界杯相关藏品又一次掀起了“收藏热”,而郑守约已经是此行的无愧元老。

就拿世界杯引发的另类收藏热来说,对于投资性另类收藏家,其前瞻性的个性思维在于——足球的亿万元市场容量和足球明星的亿万元的身价,决定着收藏足球纪念藏品的巨大升值空间,而相关的另类藏品更是掘之不尽,只要有千万球迷存在,相关藏品的市场需求就潜力无穷,奖牌、纪念牌、证章、身份证、宣传画、成绩册、指南手册、运动服、器材、队旗、会徽、吉祥物、纪念章、门券、包装品、标识物……皆为目标藏品。世界杯金银纪念币在此也成了金银藏品中的尤物,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1公斤纪念银币,发行时的价格是5000多元,2010年涨到14000多元,仍在飞涨。

所有另类收藏的增值成败皆如此,先行者勇,明智者胜,跟风者险,愚盲者败。道理很简单,另类收藏远没有主流收藏那么高深艰难,玩的就是“抢先”,认准而先行,要的是眼光独到且手脚快捷。从另一个角度说,真正有品位的人玩另类收藏只是个性所好,而“另类商人”大多是先天缺少这种品位,这就注定大多盲从投资者的结局有二:一是靠运气发财;二是没碰上运气血本无归。可能性各占一半。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多兴趣收藏者是不会有多大风险的,闲来愉悦就是收获。

关键字:收藏,世界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